多巴胺對內毛細胞及其下突觸複合體的保護作用

《多巴胺對內毛細胞及其下突觸複合體的保護作用》是依託北京大學,由余力生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巴胺對內毛細胞及其下突觸複合體的保護作用
  • 項目負責人:餘力生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感音神經性聾一直是臨床及科研實驗中的難題,迄今為止,大多導致感音神經性聾的內耳疾病的發病機理仍不清楚。既往研究多集中在外毛細胞及內側橄欖耳蝸束傳出支配,但耳蝸95%以上的信息傳入是靠耳蝸內毛細胞及其下的突觸複合體來完成的,因此探討內毛細胞及其下突觸複合體的調節機制更為重要。內毛細胞下突觸複合體又受到來自中樞的外側橄欖耳蝸系統(LOC)調節。耳蝸傳出系統釋放多種神經遞質和神經調製,但僅多巴胺只存在於LOC內。研究表明,多巴胺在谷氨酸的神經傳遞中起著重要調節作用,但其作用機制至今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擬以耳蝸傳入突觸複合體為切入點,研究多巴胺在內毛細胞下突出複合體中的調解機制,進一步闡明外側橄欖耳蝸束系統對傳入通路的調控作用,更深入的探明內耳聽覺感受器的發病機制,為內耳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進一部的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

結題摘要

多巴胺由外側橄欖耳蝸束釋放,是耳蝸內毛細胞下突觸複合體中的一種神經遞質,參與構成耳蝸的短反饋神經通路。多巴胺對聽神經的活動具有反饋抑制性調節作用,當發生缺氧或噪聲損害時,對耳蝸有保護作用。多巴胺D1、D2受體存在於多巴胺能外側橄欖耳蝸束的終端,屬於自身調節受體,對DA的釋放具有反饋調節作用,在缺血或噪聲引起的保護機制中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 本基金項目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全耳蝸灌流多巴胺D1、D2受體拮抗劑的技術來觀察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對耳蝸功能的調節作用及其特徵。研究發現多巴胺D2受體對多巴胺釋放的調節作用具有頻率選擇性,並且多巴胺D2受體可能參與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的調節;多巴胺D1受體拮抗劑可以“瞬時性”阻斷多巴胺對傳入神經的抑制作用。基本完成了項目要求,培養了博士研究生2名,發表SCI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一篇。 詳細課題成果匯報如下: (1)多巴胺D2受體對多巴胺釋放的調節作用具有頻率選擇性。灌流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組灌流2h前後CAP的閾移在高刺激聲頻率(4, 8, 16, 24 kHz)較其他兩組顯著增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CAP的閾移在低刺激聲頻率(1, 2 kHz ) 較其他兩組無顯著提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多巴胺D2受體可能參與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的調節。灌流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組的DPOAE及CM幅度均較其他兩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CM的輸入/輸出函式曲線在各組灌流2h後均保持非線性特點。 (3)多巴胺D1受體拮抗劑可以“瞬時性”阻斷多巴胺對傳入神經的抑制作用。灌流人工外淋巴液前後,CAP閾值及振幅均沒有明顯變化(P>0.05)。灌流多巴胺D1受體拮抗劑5min後,CAP振幅增高,與灌流前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灌流時間延長,CAP振幅逐漸降低,低於灌流前水平,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