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室墓

多室墓

多室墓一般分為前後兩室和耳室等,其間以通道相聯,前室平面近方形,左右兩側各設一耳室,在墓門前後有較短的甬道,前接長斜坡墓道。後室較大,平面呈長方形,券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多室墓
  • 所屬年代:源自西漢末年
起源發展,事例,多室墓-西漢諸侯墓葬,多室墓-曹休墓,多室墓-遼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多室墓-馮京墓,

起源發展

西漢末年,出現有前後室的雙室墓,後室長方形,前室正方形,壁、頂構築方式有穹隆頂,四角攢尖頂,前室放置隨葬品、祭祀用具,後室放置夫婦棺槨。前室穹隆頂,後室長方形,稱為"單穹隆頂"。
多墓室多墓室
土洞墓受影響,也出現穹隆頂。耳室功能有變化,前室放置隨葬品。東漢出現多室墓,耳室埋人,成為幾代人合葬墓,耳室成為側室。
東漢出現橫券,頂用扇形磚。多室墓流行,帶來墓道變化,出現斜坡式、階梯式墓道,便於上下和多次使用。出現有天井之墓道,便於取土。

事例

武昌任家灣的黃武六年(公元227年)墓,蓮溪寺的永安五年(262年)墓、鄂城的孫將軍墓、江西南昌的高榮墓等就是這樣的形制。

多室墓-西漢諸侯墓葬

2010年2月,中國考古人員在位於魯西南的滕州市大塢鎮染山,出土了一座西漢中期的諸侯墓葬。考古人員說,這是迄今在魯西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處漢墓。
這座漢墓是由原山石鑿成的長方形多室墓,東西6.2米、南北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兩側室和五個墓室組成,墓道長18米,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多室墓。室與室之間用長條料石砌成,布局嚴謹,形成長墓道、前室、正三室及內外貯藏室的墓葬格局。
該墓是西漢時期由崖墓向多室墓過渡的一種墓葬形式。從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的特徵,以及原始青瓷器的造型和漢畫像石的雕刻技法、構圖及風格綜合分析,染山漢墓的建造年代應為西漢中期。

多室墓-曹休墓

曹休墓葬為長斜坡墓道磚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後室、北側室、南雙側室等組成。墓葬土壙東西全長50.6米,南北寬21.1米,深10.5米。其中墓道長達35米,最寬處達9米。
曹休墓曹休墓
該所用墓磚可分為條形磚和楔形磚兩種。最大的墓磚長度達46 厘米長、厚10厘米,重達50公斤,可見墓葬規格之高。在楔形磚上發現朱書“左”、“右”、“第一”“第二”“第三”等文字,且位置排列有序,應為預製.

多室墓-遼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

遼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於1986年發掘,是迄今(2009年年底)惟一倖存、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契丹皇室墓葬。位於內蒙古奈曼旗青龍山鎮東北10公里一個叫斯布格圖的小村里。
該墓為磚砌多室墓,全長16.4米。全墓由墓道、天井、前室、東西耳室和後室6個部分組成。階梯形墓道斜長6.5米。天井東西略呈長方形,上寬下窄,如漏斗狀,前接墓道,後通墓門。天井底部平坦,平鋪一層條磚。前室長方形,南北長3.48米,東西寬1.93米,高2.65米。券頂,地面鋪方磚。東西耳室圓形,穹窿頂,地表鋪條形青磚。
後室(主室)平面呈圓形,東西直徑4.38米,上部迭澀內收呈穹窿頂,地面錯縫平鋪方磚。前後兩室間嵌有木門框和雙扇木門,清理時尚能啟閉自如。主室內緊貼磚壁有赤柏松製成的木護壁,直達墓頂。主室正北壁地面上有磚砌屍床,屍床前有磚砌長方形供台。屍床和供台的東、西、南三面有雕刻的16個壺門,裝飾講究.

多室墓-馮京墓

馮京墓位於新密市曲梁鄉五虎廟村南100餘米的台地上。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與原密縣文化館對該墓進行發掘清理,獲得一批珍貴瓷器和4盒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墓誌。墓室結構為石砌多室墓,共4個墓室,東西向,南北排列。有墓誌4盒,分放在各室封石上。據墓誌可知,由南向北各室分別葬馮京續妻富氏、再續妻富氏、馮京、原配夫人王氏。墓內出土有汝窯瓷器、陶器、石器、骨飾及北宋銅錢等隨葬品。
馮京(1021年—1094年),宋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漢)人,神宗時為翰林學士,哲宗時以太子少師致仕。馮京夫婦合葬墓,建於北宋仁宗嘉枯八年(1063年)。這樣規模的北宋石砌多室墓,在河南尚屑首見,它的發現,不但豐富了中國北方宋墓形制,也為埋葬習俗變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