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質內超臨界CO2驅替CH4相行為及滲流特性研究》是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由張毅擔任醒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孔介質內超臨界CO2驅替CH4相行為及滲流特性研究
- 依託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毅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多孔介質內超臨界CO2驅替CH4相行為及滲流特性,對CO2強化天然氣開採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重點針對強化採氣過程中的驅替特性及封存機理,研究有效識別多孔介質及其孔隙中流體分布的X-CT圖像可視化分析方法,套用分形方法闡明孔隙分布、連通性、滲透率以及迂曲度等特性,及其對驅替、封存過程的影響;捕捉CO2、CH4擴散過程中的密度、界面變化,結合改進的PC-SAFT模型和密度梯度理論研究界面密度分布、界面作用;可視化分析驅替過程中各組分的動態分布,探明CO2、CH4過渡帶、混溶速率變化特徵,研究混合體系相行為及變化趨勢,分析驅替過程中對流、擴散、彌散特性及各階段的主控因素,闡明CO2強化採氣以及穩定埋存的機理;研究CO2、CH4相態特徵描述、過渡帶跟蹤數值模擬方法,建立多孔介質中CO2驅替CH4的流動模型,揭示CO2驅替機理、滲流規律以及封存機制,為提高天然氣採收率以及CO2封存提供理論指導。
結題摘要
多孔介質內超臨界CO2驅替CH4相行為及滲流特性,對CO2強化天然氣開採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目基於磁懸浮天平搭建了高精度氣體密度實驗系統,對氣藏地質條件下的CO2–CH4二元體系密度進行了系統性測量,獲得了CO2–CH4二元體系的密度數據。在CO2濃度較高時,二元體系密度在臨界區附近存在劇烈變化。改進了PR及PC-SAFT方程,提高了PR及PC-SAFT方程對CO2–CH4二元體系密度預測的精度。套用基於CT的多孔介質內CO2–CH4驅替可視化及彌散原位測量系統,獲取了填砂岩心的孔隙結構及孔隙度分布,隨著粒徑減小,孔隙度沿軸向波動變小,更為均質。可視化描述了填砂岩心內液態及超臨界態CO2驅替CH4彌散過程,證明了驅替過程無明顯相界面,證實該過程為混相驅替過程,並原位獲取了混相驅替過程中的彌散係數,分析發現進出口效應會增大彌散係數14%~29%,探明了殘餘水溶解CO2進而抑制彌散作用的影響機制。採用不同粒徑填砂岩心,模擬氣藏溫壓條件以及不同注入流速進行實驗,研究溫度、壓力、流速對彌散的影響,發現重力效應會促進橫向彌散,抑制縱向彌散。對於縱向彌散,在超臨界之前壓力促進彌散,在超臨界狀態下,壓力抑制縱向彌散;流速越大,彌散作用越強;多孔介質非均質性會造成較大的彌散;天然氣中含有CO2雜質時,密度及粘度趨於CO2,進而會增大彌散作用。構建了均質與非均質氣藏模型,開展CO2–CH4混相驅替模擬研究,探明了地質條件下氣藏內CO2與天然氣之間的混相驅替規律。氣藏尺度驗證了重力效應抑制縱向驅替彌散的作用機理,分析了不同開採時期CO2注入效果,為CO2–EGR的實施提供了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