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與特大城市的交通疏解

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與特大城市的交通疏解

《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與特大城市的交通疏解》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孫斌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與特大城市的交通疏解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孫斌棟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多中心城市結構能否以及如何實現對交通擁堵的疏解,是一個在西方學術界具有爭議而在國內鮮有研究的前沿性課題,本研究以我國城市為案例探索多中心結構作用於通勤交通的效應、機制以及影響因素,試圖為這一命題的研究提供新的論據,並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理論體系。同時,儘管我國特大城市交通擁堵嚴峻,但當前交通政策偏重於交通供給和交通需求管理,本研究跳出這一就交通論交通的思路,試圖從空間結構視角為改善特大城市的交通提供新思路新依據,促進政策的創新。.首先梳理關於多中心城市結構與交通關係的理論和實證文獻,在跟蹤分析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的基礎上,凝鍊出擬研究的關鍵論題。接著以實證方法探索我國多中心城市結構與交通之間的規律性關係,包括多中心結構降低通勤時耗的作用,單中心城市規模擴大與交通擁堵的關係,多中心結構降低通勤時耗的機制和前提條件,以及影響機制運轉的因素。最後,整合提煉研究成果上升為理論,並與西方的學說進行比較。

結題摘要

多中心城市結構能否以及如何實現對交通擁堵的疏解,是一個在西方學術界具有爭議而在國內少有研究的前沿性課題。本研究以我國城市為案例探索多中心結構作用於通勤交通的效應、機制以及影響因素,試圖為這一命題的研究提供新的論據。同時,儘管我國特大城市交通擁堵嚴峻,但當前交通政策偏重於交通供給和交通需求管理,本研究跳出這一就交通論交通的思路,試圖從空間結構視角為改善特大城市的交通提供新思路新依據,促進政策創新。首先,本研究在梳理了多中心城市結構與交通關係的理論和文獻的基礎上,跟蹤分析最新研究動態,提出一個關於多中心結構提高通勤效率的機制假設,即單中心結構下的城市通勤流向為高度向心和離心,加劇交通擁堵;而當單中心結構向理想的多中心結構轉型時,一方面,外圍居民可以就近在次中心就業,實現職住平衡,另一方面,流向主中心的通勤交通流量會分散,擁堵緩解,通勤速度提升,以上兩種效應疊加最終會降低通勤時耗。接著,運用形態多中心的測度方法,確定了上海市範圍內的就業中心。通過對上海市中心城區和全市域的兩次問卷調查,獲取了就業中心的通勤數據,並結合經濟普查的就業數據和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對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與通勤交通的關係進行了多元計量分析。研究發現,多中心化有助於縮短平均通勤時耗;外圍地區交通路況寬鬆和小汽車通勤比率高是多中心結構降低通勤時耗的主要原因;職住平衡在理論上應該是多中心結構降低通勤時耗的機制之一,但在上海案例中並沒有發揮作用。有鑒於此,關於多中心疏解交通的機制深化分析主要從職住均衡角度展開。國外學者對於職住均衡政策緩解交通擁堵的有效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存在爭議。本研究通過對上海市居民通勤的問卷調查獲取相關的數據,從總量職住比率、實際職住比率(有就業崗位的居民在本區就業的比重)和職住距離三個角度構建職住均衡指數。相關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職住均衡有助於減少通勤時耗。本研究還針對部分學者對職住均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質疑進行了回應。由於多中心結構政策是否具有實施價值還取決於多方面績效的綜合權衡,因而本研究還從經濟和生態兩個方面對多中心結構的績效作進一步分析,已取得的成果顯示,對於特大城市來說,多中心結構在綜合績效方面具有優勢。在以上理論和實證研究基礎上,本研究運用所獲得的規律性認識進行政策探討,對以上海為代表的我國特大城市的空間戰略以及次中心城市即新城的發展都提出了政策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