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脆弱性環境下農戶水稻生產的行為差異研究》是依託北京理工大學,由王懷豫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部脆弱性環境下農戶水稻生產的行為差異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懷豫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作為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我國糧食生產系統脆弱性很大並且有著加強的趨勢,以家庭為核心的小農戶經營模式下,如何提高生產要素的技術效率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我國農業發展中長期面對的挑戰。現有關於水稻生產的研究,缺乏外部脆弱性環境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差異研究,對於農戶水稻生產的行為機理和政策干預對家庭種糧決策的影響機制也不清楚。基於對農戶隨機抽樣調查的分析,本項目研究目的如下:(1)利用可持續性農戶生計框架研究稻農在外部脆弱性環境下的種植決策和區域差異;(2)研究外部脆弱性環境對農戶水稻生產要素投入和生產效率的影響;(3)研究技術政策對農戶應對外部脆弱性環境的種糧效益的影響。本研究通過探討農業政策對農戶行為的影響機制和效果,為通過農業技術研究和科技服務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出台提供理論依據。在我國日漸脆弱的農業生產環境下,這些問題的研究對於保障糧食安全十分重要且尤其緊迫。
結題摘要
作為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我國糧食生產系統脆弱性很大並且有著加強的趨勢,以家庭為核心的小農戶經營模式下,如何提高生產要素的技術效率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我國農業發展中長期面對的挑戰。本項目的研究內容包括水稻生產外部脆弱性環境的現狀分析、外部脆弱性環境下農戶水稻種植的種植決策和行為差異研究、外部脆弱性環境下農戶水稻生產的技術效率研究、農業政策對外部脆弱性環境下農戶種稻收益的影響研究等四個方面。 農業技術發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脆弱環境對水稻生產所帶來的影響。技術採用增強了稻農應對脆弱生產環境的能力,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提高了稻農的生產效率和種稻效益。非農收入對於農戶水稻技術效率的影響會隨著非農收入比重的增加而改變。不同性別參與技術培訓對於農戶家庭水稻生產起到相互抑制的作用。多渠道的信息傳播和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戶提高收益和應對外部脆弱性的主要方式。技術創新和政策改革是脆弱性環境下維護和進一步提高農業效率的根本途徑。 關鍵數據包括涵蓋水稻主產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400個縣縣級水稻生產和氣候數據;廣東全省所有稻區和雲南邊遠山區稻區總計1000多戶農戶水稻生產面板數據;雲南邊遠山區及複雜氣候條件下200戶稻農氣候變化適應性策略調查;全國六個水稻主產區110名育種、栽培、推廣、政策制定者等領域的專家訪談;3000多個水稻品種信息和技術特點;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8國農戶氣候變化下農戶適應性行為和農業生產數據。 本研究建立了氣候、經濟和農業技術多學科多維度多指標的水稻生產影響研究機制;系統準確評估脆弱環境下農業技術發展的社會經濟效應;兼顧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業和非農活動對於稻農家庭決策和生產行為的影響,促進農民增收和合理最佳化配置勞動力資源;提出更高效的信息傳播渠道,最佳化技術推廣效果及其政策效應;進行農戶、專家和巨觀多層面的交叉研究,推動農業技術政策及其細則設計和調整的科學化和定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