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群體同質效應

外群體同質效應

外群體同質性效應是刻板印象研究的一個特例, 它是指人們傾向於認為外群體成員比內群體成員具有更加固定、 刻板的特徵,成員間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和更少的變異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群體同質性效應
  • 外文名:outgroup homogeneity effect
Park 和 Rothbart 在實驗中, 要求三個大學的女生聯誼會成員對他們自己團體和另外兩個團體的群體內相似程度進行判斷,發現被試認為他們肯凶故淚拘漿槳自己團體的成員比其他團體成員間具有更大的不同, 即表現出外群體同質性效應。Loftus 和 Yarney 的研究表明, 白種人不易區別個別的黑種人,當罪行的見證人是白人,犯罪人是黑人時,見證人多無法在黑人中正確認出黑人犯罪者 。日常生活中我旬抹們也往往傾向於認為本國人都是彼此不同的,個個都有特點,比較容易識別旬只敬,而外國人則都是一樣的,難以識別。付戶抹夜
對外群體同質性效應, 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理論解釋。其中最有影響的是 Turner( 1975) 提出的社會認同理論。此理論包括三個中心觀點:分類、認同和比較。簽探套如果知道了某人或自己屬於某個類別, 就可以推論出許多關於他人和自祝鞏譽己的信息, 並能根據自己所屬群體的規範,產生合適的行為。認同即認同自己屬於的群體,有兩層含義:一是確定自己的身份, 二是指在某種意義上,我們 是相同的,或者其他人是相同的。再次是比較, 在比較中以積極的方式定義自己的群體,將一些積極的品質歸於自己以及自己所屬的群體。個體複雜性與異質性就是兩種這樣的積極品質( 尤其在西方文化中) ,當被試面對外群體內群體方面的問題時, 外群體成員間往往被評價為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和更少的變異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