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牆平均傳熱係數
- 外文名: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ior wall
- 單位:W/(m2•K)
- 所屬:建築學術語
簡介,外牆平均傳熱係數計算公式,外牆平均傳熱係數的計算規定,
簡介
外牆平均傳熱係數(Km)是外牆包括主體部位(主牆體)和周邊熱橋(構造柱、圈樑以及樓板伸入外牆部分等)部位在內的傳熱係數平均值。按外牆各部位(不包括門窗)的傳熱係數對其面積的加權平均計算求得,單位:W/(m2·K)。
當外牆的主牆體與外牆中的構造柱、圈樑、樓板端頭等周邊熱橋採用不同材料時,周邊熱橋的傳熱係數往往大於主牆體。故建築節能設計標準都以外牆的平均傳熱係數作為性能指標和控制指標。外牆中周邊熱橋對外牆Km值的影響隨熱橋部位與主牆體傳熱係數的差值以及窗牆面積比的增大而增大,並與外牆所採取的保溫方式有關;而在窗牆面積比一定時,房屋開間對Km值的影響很小。
外牆平均傳熱係數計算公式
式中:
Km——外牆主體部位的傳熱係數,W/(m2·K);
Fp——外牆主體部位面積,(m2);
KB1;KB2;KB3——外牆各熱橋部位(構造柱、圈樑、樓板伸入外牆部位等)的傳熱係數,W/(m2·K);
FB1;FB2;FB3——外牆各熱橋部位面積,(m2)。
外牆平均傳熱係數的計算規定
由外牆平均傳熱係數的計算公式可知,Km的計算需要先計算主體部位和各熱橋部位的傳熱係數以及相應的面積。在掌握了一般圍護結構傳熱係數的計算方法以後,主牆體和圈樑部位的K值計算已無問題。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有關丁字牆部位構造柱和樓板端頭部位傳熱係數的計算方法以及外牆面上各部位面積的確定。
(1)關於丁字牆部位構造柱和樓板端頭部位的傳熱係數(KB1、KB3)計算。為了使Km值的計算具有合理性,丁字牆部位構造柱和樓板端頭部位材料熱阻的計算厚度均應與主牆體部位一致,並取與主牆體部位相同的內表面換熱阻。
(2)對設定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和圈樑的混合結構多層住宅或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的高層、中高層住宅,當建築物各朝向窗牆面積比的平均值不大於0.31時,可按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住宅建築圍護結構節能套用技術規程》(DG/TJ08—206—2002)列出的外牆計算單元各部位面積計算整幢建築的外牆Km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