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武備,指對外作好軍事準備。多與“內修政治”聯句。比喻治理國家,文治武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治:管理。武備:軍備。 《吳子兵法·圖國第一》:“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廢武,以滅其國。有扈氏之君,恃眾好勇,以喪其社稷。明主鑒茲,必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治武備
- 出處:《吳子兵法·圖國第一》
外治武備,指對外作好軍事準備。多與“內修政治”聯句。比喻治理國家,文治武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治:管理。武備:軍備。 《吳子兵法·圖國第一》:“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廢武,以滅其國。有扈氏之君,恃眾好勇,以喪其社稷。明主鑒茲,必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外治武備,指對外作好軍事準備。多與“內修政治”聯句。比喻治理國家,文治武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治:管理。武備:軍備。 《吳子兵法·圖國第一》:“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廢武,以滅其國。有扈氏之君,恃眾好勇,以喪其社稷。明主鑒茲,...
“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才是強國闢土,以衛社稷的正確辦法。具體措施是:①修“文德”以“人和”。修文德即修明政治,辦法是以“道、義、禮、仁”之“四德”去引導、治理和安撫民眾。百姓“知君之愛其命,惜其死”,便可上下團結,同仇敵愾,“皆是吾君而非鄰國”,作戰也“以盡死為榮,退生為辱”。同時...
內修政治,外治武備,古代一種戰略思想。指對內明修政治,對外做好軍事準備,抵禦外侵。這是戰國時軍事家吳起提出的軍事思想。他在《吳子·圖國第二》中講到:從前承桑氏的國君只講文德而廢弛武備,因而亡國。有扈氏的國君由於仗恃兵多而英勇,也喪失國家。所以當敵人來侵而不迎戰,這夠不上“義”,看見敵人被...
《吳起兵法》是戰國初期軍事學領域術語,作者是吳起。內容簡介 《吳起兵法》又稱《吳子》,它是一部重要的軍事著作,由戰國名將吳起著,是反映古代軍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吳子》主要論述了戰爭觀問題,該篇既反對持眾好戰,也反對重修德而廢弛武備。它認為只有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才能使國家強盛。《吳子兵法》提出以...
內修文德 內修文德,漢語成語,對內明修政治。比喻搞好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增強國家的實力。修:推行,搞好。文德:指政治。 《吳子·圖國第二》: “明主鑒茲,必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魏國文侯,魏國武侯輯錄,《漢書·藝文志》著錄《吳起》48篇,已佚,今本《吳子》六篇(《圖國》、《料敵》、《治兵》、《論將》、《變化》、《勵士》),系後人所託。其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他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
明主鑒茲,必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故當敵而不進,無逮於義矣;殭屍而哀之,無逮於仁矣。”於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觴,醮吳起於廟,立為大將,守西河。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則鈞解。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譯文 吳起穿著儒生的服裝,以兵法進見魏文侯。文侯說:“我不愛好軍事。
堅持“惟有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為座右銘,以打造“學生滿意,家長放心,行業尊重、崗位需求、社會讚譽”的西部新疆第一名校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學院的各項改革創新工作。培養出了學生在生存中掌握技能,生活中確立方向,學習中培養興趣,工作中掌握本領,樹立發展目標的全能型人才。我院有配套齊全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