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山脈

外方山脈

外方山脈屬秦嶺東段支脈,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地跨嵩縣汝陽縣兩縣,熊耳山的東南面,大致分布在伊河以東和北汝河以南,東至豫東平原邊緣,西南隔沙河幹流與312國道和伏牛山脈相接,東北一西南走向,長約200餘千米,東西寬50~90千米,為伊河、汝河分水嶺,主峰楊山海拔1786.9米,雞冠山海拔1602.4米。

外方山脈是秦嶺東段一條規模較大的支脈,海拔1000米左右、相對高度500~800米,主要是由古老變質岩和花崗岩所組成的深低山,山勢較和緩,區內較大河流的某些河段,沿活動性深斷裂發育,河谷側旁有溫泉出露,伊河的潭頭、陸澤、沙河的下湯、中湯和上湯等地的溫泉較為有名。受新構造運動抬升的影響,河流下切。深切曲流和峽谷的現象也相當普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方山脈
  • 所屬山系:秦嶺東段支脈
  •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陽市地跨嵩縣、汝陽縣兩縣,熊耳山的東南面
  • 走向:東北一西南
  • 長度:約 200 km
  • 起點:豫東平原邊緣
  • 終點:伏牛山脈
  • 主峰:楊山
  • 海拔:1786.9 m
形成演變,位置境域,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植被,水文,山脈關係,所屬山脈,主要山峰,資源狀況,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歷史文化,保護研究,價值意義,科學研究,

形成演變

燕山運動發生於侏羅紀至白堊紀末,燕山運動期間,西北部、西部和南部山地區,在發生塊斷和平行斷裂的同時,升、降的分異顯著。北東南西向、東西向及北西至南東向的平行斷裂規模很大,山體呈塊斷狀強烈抬升,形成高峻的山嶺。伏牛山以北的北東至南西向平行大斷裂的生成,對於外方山脈的形成和發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位置境域

外方山脈是廣義伏牛山中相對獨立的一個山域,隔伊河西望熊耳山,隔沙河南望伏牛山,隔汝河北望嵩山。在行政區域上,外方山處在魯山縣、汝州市、汝陽縣、嵩縣四縣市接壤地帶,大致分布在伊河以東和北汝河以南,東至豫東平原邊緣,西南與伏牛山脈相接,西南一東北走向,東西寬50~90千米,東北一西南長約100千米,為黃河、淮河和長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嶺。

地理環境

地質

外方山脈山峰高聳,為花崗岩組成,多呈鋸齒狀。大理岩分布地段有岩溶現象。山體構造屬華北地台區背孜台穹。外方山脈被伊河、汝河及沙河分割成西、中、東三部分。分布在伊河與洛河之間的中部山地,主要是由古老變質岩和花崗岩所組成的深低山,山勢較和緩,山坡一般為20~25°,流水切割第三紀砂礫岩和黃土層所組成的斜坡坡度多在20~40°。

地貌

外方山脈狀延伸特點不如小秦嶺、熊耳山等山明顯,山勢也較低緩,外方山脈西南部山勢高峻,多屬中山類型,海拔在1500米左右,主峰海拔在1700米以上,伊河、洛河分水嶺主脊地帶的小寒山海拔1641米,車村北面陸龍垛海拔1618.2米,最高峰海拔達1696.66米。整個山脈的東北部,山勢低緩,以低山丘陵為主,海拔多在500~1000米,如下湯西北的擇風垛海拔792.2米,背孜街東面的五垛山海拔923.3米。
按河流切割劃分,外方山地被伊河、汝河及沙河分割成西、中、東三部分。分布在伊河與洛河之間的中部山地,山勢較和緩,山坡一般為20~25°。分布在汝河及沙河之間的山地,北側較陡,約40°左右;南側較緩,25°以下,呈明顯的單面山形態。淺低山主要分布上述深低山東邊的外圍地帶,大部分海拔400~800米,相對高度200~400米,山坡坡度一般為20~30°。20°以上的山坡,除少數有零星的用材林和薪炭林外,大部分為荒坡。
丘陵集中分布於汝河谷地南側和沙河階地北側地帶,以及平頂山附近,海拔200~400米。按相對高度可分為高丘陵和低丘陵,高丘陵相對高度100~150米,低丘陵60~90米。多數丘陵屬於山地剝蝕形成的殘丘,形態平緩,大部分基岩裸露,部分上覆很薄的風化殘積層,流水侵蝕較嚴重。

氣候

外方山脈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2~24.6℃,無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為2200~2300小時,年均濕度60~70%。

植被

外方山脈的植被在深山區是以落葉櫟類、油松等為主的天然次生林,淺山區大多是旱生型的灌叢和草甸。

水文

外方山脈區內較大河流的某些河段,沿活動性深斷裂發育,河谷側旁有溫泉出露。受新構造運動抬升的影響,河流下切,深切曲流和峽谷的現象也相當普遍。

山脈關係

所屬山脈

外方山脈是秦嶺東段一條規模較大的支脈。秦嶺,分為狹義上的秦嶺和廣義上的秦嶺。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一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主要山峰

外方山脈西部與伏牛山相接連,主峰楊山海拔1786.9米,雞冠山海拔1602.4米,海拔在千米以上的還有黃花嫚,摩天嶺,祖師嶺、七峰山、十八垛、清涼寨山、王和尚寨山、南天垛、老嫚山、竹裘垛、川和嶺、篩子垛、五垛山、峴山、大青山等10餘座。

資源狀況

生物資源

外方山脈中山嶺坡有銳齒櫟和華山松混交林以及山楊、白樺純林和雜木林,林相較整齊。低山丘陵的自然植被多為旱生灌叢和草甸。

礦產資源

外方山脈主要礦產有鉛鋅多金屬礦床、鋁土礦和鐵礦等,已知鉛鋅礦化產地44個,其中中型1個、小型4個,其餘為礦(化)點。外方山地區鉛鋅礦床普遍伴生有金礦化。

旅遊資源

外方山脈伊河的潭頭、陸渾,沙河的下湯、中湯和上湯等地的溫泉較為有名。

歷史文化

  • 名稱由來
春秋時,楚國一度強大,並占據了方城。於是,方城之北地的山,便稱作外方山。嵩山也在方城之北,也是外方山所指。只不過,今細分山域將其分作兩大塊。

保護研究

價值意義

河南省已發現中型以上規模的20多個鉬礦床均產於東秦嶺~大別山鉬成礦帶,該區位於華北陸塊南緣,熊耳山—外方山古大陸基底隆起帶東端,該帶呈NWW~SEE向展開,寬80~100千米,成礦帶內深大斷裂發育、岩漿岩廣布,地層均為前寒武紀地層,是典型的大陸邊緣地槽活動帶,形成規模宏大的構造岩漿岩帶。該地帶控制著河南省金、鉬及鉛鋅等礦床的分布。通過對外方山脈成礦地質條件研究及礦床發現過程的回顧,為在該地區尋找同類型礦床提供了可借鑑的範例以及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科學研究

河南省地勘二院(原地調二隊)的勘查區屬於秦嶺山脈外方山區,他們進行多次實地勘探。
1986年,河南省地勘二院(原地調二隊)完成了《1:5萬付店幅、背孜街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進行了礦產調查評價。
1988年,河南省地勘二院(原地調二隊)對豫付—Hs—10—乙3異常進行查證,認為竹園溝鉬礦點有進一步工作的價值,但規模不大,也沒有引起重視。
2004年,河南省地勘二院受“洛陽世業物資有限公司”委託對竹園溝開展普—詳查,於2006年2月提交了《河南省汝陽縣竹園溝礦區鉬礦詳查報告》。
2008年,河南省地勘二院對竹園溝進行鑽探驗證,在河床上開孔3.20米即見輝鉬礦,礦層厚度達85米,之下還見到多層輝鉬礦化體。2011年最終提交了《河南省汝陽縣竹園溝礦區鉬礦勘探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