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巧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巧村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3年
- 設立年份:1983年
- 所在區域:安徽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Wàiqiǎo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外巧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
外巧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因村莊位於山溪巧川外段,故名外巧川,又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取其外巧二字,故得名外巧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建國初期與中巧川、里巧村合稱巧川行政村,先屬伏龍鄉,後屬第四區;195...
第七條 村民委員會根據需要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與計畫生育等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兼任下屬委員會的成員。人口少的村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不設下屬委員會,由村民委員會成員分工負責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與計畫生育等...
外場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9月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古鳴鶴鹽場以六板橋為界分內場、外場兩個場段。橋西為場署及市鎮,稱內場,橋東為外場。因村在橋東,故名。歷史沿革 民國36年(1947)至解放初屬鳴鶴鄉。1950年6月為鳴鶴鎮先鋒村...
外宅村村民委員會,處源口之外,以方位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九華鄉屬村,村處源口之外,故名外宅。歷史沿革 1948年列為毓秀鄉第三十一保;1950年劃為第十六村,隸沐塵鄉;1956年建外宅高級社,隸沐塵鄉;1958年改置生產隊,隸沐塵...
外松山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1984年改為村委會。以駐地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為鄉第一行政村,1956年為第一農業社,1958年改為公社大隊,1984年改為村委會。2004年村規模調整後,由原外松山村、湖林村、舊庄村...
外陳村村民委員會,陳氏始居,以姓氏和方位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處塢口之外,且陳氏始居,故名外陳。歷史沿革 1948年列為毓秀鄉第二十保;1950年劃為第三村,隸九華鄉;1956年建新新高級社,隸沐塵鄉;1958年改置外陳生產隊,...
嶺外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其轄區範圍在泗洲嶺外首,故得名外嶺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稱嶺外行政村,先屬伏龍鄉,後屬第四區;1952年至1955年稱嶺外鄉,屬揚溪區;1956年...
村民委員會成員連續兩次被評議不稱職的,其職務終止。”制度形成 根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辦的中國廣播網報導,全國第一個“村務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監委會)於2004年6月18日在浙江省武義縣後陳村選舉產生,當時監委會在《村民委員會...
外前塢村村民委員會是以其所在地方位和地形而命名的地名 。地名含義 以駐地得名。古有一湖,其水從地下潛出,故名潛湖;錢塢系前塢方言諧音之同音異寫;外前塢以村處里前塢外部得名。歷史沿革 清末屬進賢鄉四十九都一百十一莊;...
外輶輅村村民委員會是浙江省的地名,村委會名稱以駐地片村加方位命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所轄範圍在輶輅片村外側,故命名為外輶輅,輶輅得名於“牛路”,因該地古時人跡罕見,交通不便,公有牛踩出之小道,故原叫牛路,因諧音...
郊區村村民委員會是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在郊區莊地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5月,設城關鎮,隸屬城郊區。1958年9月,設城關人民公社,1961年更名為城關鎮,直屬縣管轄。1981年升為區級縣管轄,1991年成為建制鎮(副...
外方山村村民委員會是浙江省的地名,1956年設定高級社時以駐地外方山命名村名。地名含義 外方山得名於位於昔為方姓所有之山的外側,為里方山的對應地名。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常山鄉官塘里廿五都民字莊。民國廿九至三十六年(1940-1947...
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員會應當教育和引導各民族村民增進團結、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第十條 村民委員會及其成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遵守並組織實施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執行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決議...
墩外村村民委員會,1949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在朱家墩外側,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成立於1949年,隸屬青村區朱墩鄉,52年分小村,由新安村,墩外村、沿海村。58年大躍進時期,本村劃入團結二社,62年本村劃入塘外公社,66年...
柯橋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旁有一座柯橋,村莊規模較大,得名柯橋大郢,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取其前二字得名柯橋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置祝羅公社,建設大隊屬之,後分為譚陳大隊、柯橋大隊;1972年...
歐橋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歐姓村民聚居於此,且村內原有座古橋,得名歐家橋,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歐橋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屬沐集鄉;1958年為沐集公社橫龍大隊;1960年劃出成立建華大隊,1979年劃...
橋口村村民委員會,以其管轄區域內村莊名稱而得名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以境內村莊大小橋口尾二字,得名橋口村,故得名橋口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橋口村;1955年屬石壩鄉;1958年設橋口大隊,屬...
南門外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5月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座落在城南外得名。歷史沿革 民國36年(1947)至解放初屬東海鄉。1950年6月為福山鄉五村。1959年2月屬觀城管理區。1961年11月為觀城公社十二大隊,1981年7月更名為觀城...
山外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山外,地處江山崗山的山腳外,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後屬班溪坳鄉八村,1956年屬新建農業社,1958年屬老虎塢管理區新建生產隊,1961年為豐足公社山外大隊,1983年底改豐足鄉山外村民委員會...
雲橋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莊境內有一橋,名為雲橋,得名。是實行村民自主管理的基層民眾性自治單位,故而得名雲橋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成立雲橋大隊,屬竹陽公社。1984年體改時改稱...
西橋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以其境內的一座西橋命名,故得名西橋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屬蜀西區長鎮鄉;1958年建長鎮公社,為西橋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改稱長鎮鄉,西橋大隊改稱...
桃園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龍朋鎮桃園村民委員會,地處龍朋鎮東邊。該村距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彈石路面,交通方便,距縣城61公里。該村東鄰己沖村,南鄰六街村,西鄰六街村,北鄰小路南村。
根據新華社發布的《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規定,“村民委員會主任”簡稱“村主任”,不得稱“村長”。大學生村幹部可稱作“大學生村官”,除此之外不要把村幹部稱作“村官”。詞語解釋 拼音:cūn ...
外達昆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村委會駐地外達昆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屬長塗鄉第七保;1950年解放初為長塗鄉第七村;1953年屬西劍鄉;1958年屬長塗公社西劍大隊;1961年從西劍大隊劃出,成立外達昆大隊,屬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