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經損傷後大腦皮質重塑的機制研究

《外周神經損傷後大腦皮質重塑的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邱天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周神經損傷後大腦皮質重塑的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邱天明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外周神經損傷後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一直是神經病學領域的重要課題。是否外周神經損傷引起了中樞神經系統運動皮質的功能重塑?近期我們分別對13例臂叢損傷的患者進行靜息態腦功能磁共振分析,發現患者大腦上肢運動皮質在傷後4月內出現了“功能靜止”,而在傷後7月以後原先靜止的腦區又出現了“功能活化”。我們構想是否臂叢損傷引起了大腦上肢運動功能的皮質發生了功能重塑?由靜息態腦功能磁共振觀察到的功能重塑的神經機制是什麼?本研究擬建立臂叢損傷恆河猴模型,利用靜息態腦功能磁共振技術觀察臂叢損傷後大腦運動皮質功能重塑的動態過程,並採用皮質電刺激技術驗證,揭示這種功能重塑的神經機制。

結題摘要

一、項目的背景:外周神經損傷後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一直是神經病學領域的重要課題。是否外周神經損傷引起了中樞神經系統運動皮質的功能重塑?近期我們分別對13例臂叢損傷的患者進行靜息態腦功能磁共振分析,發現患者大腦上肢運動皮質在傷後4月內出現了“功能靜止”,而在傷後7月以後原先靜止的腦區又出現了“功能活化”。我們構想是否臂叢損傷引起了大腦上肢運動功能的皮質發生了功能重塑?由靜息態腦功能磁共振觀察到的功能重塑的神經機制是什麼?二、主要研究內容:本研究利用臂叢切斷手術建立臂叢損傷的恆河猴動物模型。在臂叢切斷前,切斷後近期(2周),切斷後遠期(2月)進行靜息態腦功能磁共振成像,並通過功能連線的方法構建猴腦的運動網路,觀察運動網路在臂叢切段手術前後運動網路的變化情況。同時,我們利用對實驗猴進行雙側運動皮質區域的開顱手術,通過直接皮質電刺激進行猴腦運動區的定位,觀察運動皮質的運動功能變化情況。三、重要結果及關鍵數據:1、本研究利用臂叢切斷手術建立臂叢損傷的恆河猴動物模型,在術後觀察到了上肢運動功能的減退。2、正常猴或臂叢神經切斷前,靜息態功能磁共振上能顯示雙側上肢運功對應的腦功能網路,在臂叢切斷後早期,被切斷的臂叢對側的上肢運動對應的腦功能區出現了明顯的信號減弱,切斷後期,這些減弱的上肢運動對應的腦功能區再次出現了信號。3、我們利用開顱後直接皮質電刺激進行了2例臂叢切斷後腦運動區定位的驗證,其中一例出現被切斷臂叢對側的腦運動區沒有得到運動區陽性刺激位點,在對側運動區出現陽性位點,與相應時期通過功能磁共振獲得的運動陽性位點以及標準的解剖學運動區一致。另一例雙側腦運動皮質均未得到陽性位點。四、科學意義:恆河猴臂叢切斷術後出現了腦運動功能區的重塑,其表現與臂叢損傷患者腦運動功能區重塑表現一致,經歷了從“功能靜止”到“功能活化”的過程,但這種過程中電生理機制仍有待探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