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血心包

外傷性血心包是指外傷引起的心包腔內積血。常是心臟創傷、心包內大血管損傷或心包損傷引起的併發症,多為心前區部位的銳器或火器傷所致,部分可有胸部嚴重閉合性損傷引起。

疾病簡介,臨床表現,診斷鑑別,疾病治療,治療原則,用藥原則,

疾病簡介

心臟外科手術後或介入性心臟檢查治療,也偶爾引起心臟穿孔而致血心包。血心包的危害程度與心臟損傷的情況,心包腔內積血量及速度有密切關係。如心包腔內積血不多,不產生壓迫症狀者,叫血心包。血心包對心功能無明顯障礙,故無臨床症狀與體徵。X線檢查有時顯示心影略增大。超音波檢查顯示心包內有液平段。如心包腔內積血產生壓迫症狀者,叫急性心包填塞。即在短時間內有較大量血液流入心包腔內,心包囊不能迅速伸張擴大,導致心包內壓力增高,妨礙了心室舒張期充盈,引起排血量下降,靜脈回流受阻和靜脈壓升高。機體通過周圍動脈收縮,心率增快和動脈壓升高等代償機制,以增加心排血量。一旦超過這些代償限度(當心包內壓力達到約15厘米水柱時),將出現血壓下降等心包填塞症象。此時,若不降低心包內壓力(將血液排出),當心包腔內壓力超過上、下腔靜脈壓力時,則發生心臟停跳,病人將會導致死亡。在急性心包積血時,心包短時間內積血150-200毫升便足以引起壓迫,形成致命的心包填塞。因此,心臟直視手術後,當胸液引流量增多時,要密切觀察是否有心包填塞發生的可能性。心臟直視手術後心包填塞發生率在3.4—8.8%,常可危及生命,心包填塞死亡率在7%左右。急性心包填塞三個典型徵象(Beck氏三聯征):靜脈壓升高、動脈壓下降、心音遙遠。但有此典型徵象者僅占病人的35-40%。根據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機體代償機理),急性心包填塞時,首先出現靜脈壓升高(或尿少比動脈壓降低更早出現),繼而出現動脈壓下降。這兩個階段對診斷及治療有重要意義。前者為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若動脈壓下降,表示病情瀕危,應立即進行搶救,不容遲緩。

臨床表現

1.急性心包填塞症狀:胸悶、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呼吸困難、甚至意識喪失。
2.體徵:呼吸急促,可有紫紺。頸靜脈怒張、脈快弱、血壓下降、脈壓差變小、中心靜脈壓增高、心前區有傷口(隨呼吸或心跳有血液外溢)、心尖搏動減弱或消失,心音遠弱。可有奇脈(吸氣時脈搏明顯減弱或消失,呼氣終了時變強)。也可出現KussmAuis(吸氣時頸靜脈明顯怒張)。

診斷鑑別

診斷依據
1.有胸部外傷,尤其心前區部位有銳器傷史。
2.有急性心包填塞症狀體徵。
3.胸部X線檢查透視下心臟搏動減弱,胸片顯示心臟陰影正常或稍大。
4.心電圖:無特殊改變或各導聯普遍呈低電壓和ST-T的改變。
5.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了解心包腔內積血情況。
6.核磁共振(MR)檢查。病情穩定者可作此項檢查,明確心包腔內積血情況。
7.心包穿刺:可明確診斷,又可立即緩解,心包填塞症狀。
8.局限性心包探查術:臨床高度懷疑有心包填塞,但心包穿剌又不能證實,可行局限性心包探查術。

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1.心包穿刺術:可即刻緩解心包填塞症狀,改善血液動力學。穿刺部位常取劍突下或心前區第四肋間入路。這對於鈍性傷所致的心包填塞呈緩慢型發展者,心包穿刺治療後在嚴密監護下可暫時觀察。若再出現填塞症狀,應考慮手術探查。
2.手術治療:切開心包,清除心包積血或血塊,解除心包填塞,修補心臟大血管損傷,清除血心包的出血來源。在抗休克治療同時,對閉合性損傷致發展迅速的心包填塞,常有心臟損傷存在,同心臟貫穿傷一樣,應立即手術。這些病例,即使心包穿刺治療減輕心包填塞有效,也必須進行手術治療。心包穿刺陰性,並不能排除心臟損傷,應根據體徵及時手術探查。
3.對急性心包填塞的治療特彆強調治療的時間性,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免除因心包填塞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4.為維持心室充盈壓,套用血管擴張劑可增加心搏量。異丙腎上腺素增加心率及心肌收縮力,心搏量增加,並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故可用以改善心包填塞病人的心輸出量。而去甲腎上腺素為α受體興奮劑,增加血管阻力,洋地黃由於有增加後負荷的作用,也不能增加心包填塞的心搏量,故對心包填塞者不宜使用。
5.適當套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用藥原則

1.早期給予輸血輸液、抗休克治療(異丙腎上腺素增加心率及心肌收縮力、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改善心包填塞者的心輸出量)和心包穿刺治療,做好開胸手術準備,適當套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儘快手術治療。
2.手術後全身套用抗生素,開放性損傷者常規套用破傷風抗毒血清。
3.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包括新特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