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門街道

夔門街道

夔門街道,隸屬重慶市奉節縣,於2014年6月成立,地處奉節縣東部,總面積53.7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和5個村,2014年,總人口32861人,城鎮常住人口15373人;距奉節新縣城16千米。2014年,夔門街道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40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02元。

夔門街道境內有白帝城、天鵝湖等景點,地處大巴山南部與縣城東部,地勢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為主;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9.3℃,生長期年平均278天,無霜期年平均25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639.1小時。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概況,綜述,農業,工業,服務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科學技術,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風景名勝,綜述,景點,名優特產,

建制沿革

2002年6月,為促進奉節縣移民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搞好移民搬遷,建設長江三峽旅遊後勤服務基地特設魚復文化旅遊移民開發區。
2004年10月,更名為白帝城風景區。
2014年6月,成立夔門街道。轄原白帝鎮的瞿塘峽、袁梁2個社區和黑岩、橋灣、興家、長嶺、百梯5個村,原永安鎮的寶塔坪、金盆2個社區。

行政區劃

2014年末,夔門街道轄寶塔坪社區、瞿塘峽社區、金盆社區、袁梁社區等4個社區,興家村、黑岩村、長嶺村、橋灣村、百梯村等5個行政村,共63個村(居)民小組。辦事處駐寶塔坪社區巴原街83號。
夔門街道
夔門街道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夔門街道地處奉節縣東部,距奉節新縣城16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9千米,總面積53.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53平方千米,占98.6%;水域0.7平方千米,占1.2%。
白帝城瞿塘峽風景區

地形地貌

夔門街道地處大巴山南部與奉節縣城東部,地勢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為主。主要山脈有大巴山,境內最高峰海拔1200米,最低點海拔175米。

氣候

夔門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冷夏熱,春秋季短。多年平均氣溫19.3℃,1月平均氣溫7.1℃,極端最低氣溫-2.6℃;7月平均氣溫37.2℃,極端最高氣溫42.6℃。平均氣溫年較差7.1℃,最大日較差23.2℃。生長期年平均278天,無霜期年平均256天,最長達287天,最短為22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639.1小時,年總輻射93.7千卡/平方厘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7月最多。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地質塌陷、乾旱等。

水文

夔門街道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支流有梅溪河、草堂河等。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2011年,夔門街道境內共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石灰石、大理石等。
土地資源
2011年,夔門街道耕地面積0.9萬畝,人均0.5畝;林地面積2.6萬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夔門街道總人口2941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942人,城鎮化率30.4%。另有流動人口6390人。總人口中,男性14730人,占50.0%;女性14680人,占49.9%;14歲以下4404人,占14.9%;15~64歲21276人,占72.3%;65歲以上3710人,占12.6%。
夔門街道
大南門夔州古城
2011年,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9410人,占100%;2011年人口出生率4.58‰,人口死亡率2.19‰,人口自然增長率2.29‰。
2014年末,夔門街道戶籍人口3286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373人,城鎮化率46.78%。其中勞動力人口中,男性11225人,占51.54%;女性10556人,占48.4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20人。

政治

領導班子一覽表
姓名
職務
彭燏
夔門街道黨工委書記
孫友縣
黨工委委員、辦事處主任
沈益萬
黨工委委員、人大工委主任
錢塘嶺
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
李紅軍
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
王昆凡
辦事處副主任
李緒嬌
辦事處副主任
張傳華
統戰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蘇東
辦事處副主任
葉根
黨工委委員、人武部長
胡道磊
組織委員
龔迎新
宣傳委員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於)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夔門街道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7888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8%;累計固定資產投資99080萬元,年均投資1.9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38元,年均增長22%;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9500元,年均增長900元。
2014年,夔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0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02元。

農業

夔門街道糧食種植業以蔬菜、油菜、水玉米等,經濟作物臍橙為主。養殖業以山羊、家禽等為主。
夔門街道以臍橙、蔬菜、畜牧業是傳統的三大支柱產業,是全縣“菜籃子”重要的生產基地。農業總產值從2002年的0.5億元,2011年達到1.3億元,比2010年增加8%,占GDP的比重46.4%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627.8噸,人均283千克,其中水稻462噸,玉米1492噸,小麥126噸,薯類316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08萬畝,產量126.2噸,其中花生31.8噸,油菜67.2噸,芝麻27.2噸;蔬菜種植面積0.9萬畝,產量10657.5噸,主要品種有大葉菜、果用瓜等,其中果用瓜408.4噸,西瓜348.8噸。
夔門街道畜牧業以生豬、羊、肉牛、雞、鴨、鵝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8萬頭,年末存欄1.75萬頭;羊飼養量0.17萬隻,年末存欄0.07萬隻;牛飼養量0.07萬頭,年末存欄0.07萬頭;家禽飼養量16萬羽,上市家禽16.6萬羽。畜牧業總產值0.2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9%。
2011年末,夔門街道累計造林3萬畝,其中防護林2畝,經濟林1畝,林木覆蓋率3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4.4萬畝,產量1.2噸,主要品種有臍橙和其他水果,其中臍橙11253.7噸。
夔門街道漁業以淡水養魚為主,淡水水面6.5萬平方米。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69.2噸,漁業總產值0.0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8%。
2014年,夔門街道蔬菜種植面積10269畝,產量7515噸,產值10090萬元;臍橙種植面積11597畝,產量22330噸,產值7294萬元;糧食種植面積12148畝,產量6023噸,產值2377萬元;油菜種植面積333畝,產量58噸,產值32萬元。養殖業規模位居全縣前列。2014年,生豬出欄14552頭、山羊780頭、牛204頭,家禽出欄47200羽,產值達2198萬元。

工業

2011年,夔門街道初步形成了以水泥為主的工業水泥粉磨站加工及包裝生產基地。工業總產值從2002年的0.05億元,2011年達到1.05億元,比2010年增加13%,占GDP的比重36.9%。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13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億元。
2014年,夔門街道的水泥企業,年產水泥66.8萬噸,年產值16500餘萬元。食品公司主要從事蔬菜、食用菌種植加工,年產10000噸。電子公司主營線圈、變壓器、電子元件連線線等配件生產,年產量近25萬套,年產值300餘萬元。
2014年,夔門街道引進農業科技公司和飼料廠兩家非公企業。農業科技公司投資500餘萬元,年產冬粉1000餘噸,產值2000餘萬元,解決勞動就業100餘人。飼料廠投資1500餘萬元,建成後年產飼料6萬噸,產值5.4億元,解決勞動就業200餘人。

服務業

2011年末,夔門街道共有商業網點245個,職工65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87億元,比2010年增加1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8億元,比2010年增加10%。2011年,財政總收入0.2001億元,比2010年增加53%。人均財政收入600元,比2010年增加12%。2011年,接待國內外遊客61.53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29.43%。旅遊收入0.3億元。
2014年,夔門街道有個體戶629戶,註冊資金4793.31萬元,商業企業179戶,註冊資金25267.1939萬元。其中酒店7家,可同時容納1200餘人住宿,餐飲企業18家,可同時滿足1800餘人用餐需求。2014年,共啟動寶塔坪夜市街、酒吧街、商業步行街建設。
夔門街道
夔門街道全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夔門街道有幼稚園(所)9所,在園幼兒631人,專任教師18人;國小3所,在校生2011人,專任教師14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756人,專任教師3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600人,專任教師96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1026人。
夔門街道
夔門高級中學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夔門街道有文化館(站)1個,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室)9個,建築面積360平方米,藏書18200冊;博物館1個,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4人。2011年末體育場地1處,100%的城市社區和1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廣播電視2011年12月開通無線廣播電台。現有廣播喇叭0.0056萬隻,通響率100%。2011年開通調頻轉播台,廣播綜合覆蓋率100%,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540小時。
2014年,夔門街道已建成不少於700餘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配備相應設施設備,可開展知識講座、藝術培訓、科技推廣、影視觀賞、文化娛樂等活動。轄區農家書屋全部建成全縣重點村(社區)文化活動室,提供圖書、報刊、文藝、娛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服務。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夔門街道各類科技人才56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5人,經營管理人才25人,技能人才150人,農村實用人才26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夔門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衛生院1所;病床3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張,固定資產總值0.0212億元。專業衛生人員42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4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0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0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68萬人次,住院手術47台次,出院病人0.114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4萬人,參保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夔門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42戶,4462人,支出960萬元,月人均180元;城市醫療救助35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462人次,共支出22.3萬元,比2010年增長49%;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24人次,支出2.4萬元。
夔門街道
夕照白帝城
2011年,夔門街道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50戶,人數600人,支出88.5萬元,比2010年增長24.5%,月人均12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人,支出1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0人,支出15.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8%;農村醫療救助11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00人次,共支出30萬元,比2010年增長40%;農村臨時救濟415人次,支出16.8萬元,比2010年增長26%。
2011年,夔門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156人,緊急轉移安置6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850畝,倒塌房屋4間,直接經濟損失80萬元,救災支出13.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2.4萬元。
2011年,夔門街道新增就業人員130人,有15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5%,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4萬人,調解組織受理(含仲裁機構案外調解)5件,結案率為92%。
2014年,夔門街道有2019戶,4395人納入低保救助範圍,享受低保救助金近1080萬元,實現應保盡保。登記建卡貧困戶511戶、1971人,發放其他特殊群體的優撫優待金45.8萬元,276人受益,落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險,共徵收236萬元,參保率分別達101.5%、98.5%。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3戶、424萬元。申報廉租房實物配租150戶、租金補貼82戶。新增勞動就業272人。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夔門街道城區道路總長度3.1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35米;道路鋪裝面積3.15平方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0.35平方千米;城市橋樑2座,總長度200米。2011年末城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生產能力500噸/日、生活用水300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0噸;污水處理廠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100噸。2011年末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383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2011年末城區天然氣(煤氣)管線15千米,供(加)氣站1個,天然氣(煤氣)用戶350戶,居民用戶350戶,燃氣普及率為10%,月天然氣(煤氣)平均用量35立方米。2011年末城區公園3個,公園面積6.5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3.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6.2公頃,綠化覆蓋率38%,人均綠地15平方米。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0千米,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33.33%。
2014年,夔門街道城區道路總長度3.1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35米;道路鋪裝面積3.15平方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0.35平方千米;城市橋樑2座,總長度200米。城區公園3個,公園面積6.5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3.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6.2公頃,綠化覆蓋率38%,人均綠地15平方米。2014年建成趙家包至撫軍橋人行梯道,新增城區臨時停車位68個,完成1800餘棵行道樹修枝整形和公園綠地補植補栽,擴建三國苑活動場地300平方米,安裝休閒座椅、體育健身器材等68套,投資60萬元實施了城區夜景燈飾工程。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0千米,投遞點1個。電信網路實現全覆蓋。

交通

夔門街道已形成由公路水路兩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渝宜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0.615千米,雙向4車道,有1個出口,即夔門收費站,通往白帝城風景區。105路公車起點站,日均傳送50班次。
夔門街道
渝宜高速公路夔門出口

風景名勝

綜述

2011年,夔門街道境內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

景點

風景名勝一覽表
簡介
圖片
白帝城
白帝城為AAAA級旅遊名勝區(目前正在申報國家5A及旅遊景區),位於長江北岸,距奉節城東8千米。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是三峽旅遊線上久享盛名的景點。
白帝城風景區
天鵝湖
天鵝湖為AA級旅遊景區,原名大埡河水庫,海拔1千餘米。水庫於1969年底竣工,耗時11年。水庫中有一狀若天鵝蛋的土石堆,春夏雨水充沛時就成了一個綠色小島。天鵝湖風景區具有獨特的景觀,有山、有林、有湖;花果飄香,林茂草深,景色迷人,四季景色各異。
天鵝湖

名優特產

2011年,夔門街道名優特農產品有臍橙草莓,綠色環保農產品有汀來泡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