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秋葉:若星報告文學散文隨筆選》是2011年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若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花秋葉:若星報告文學散文隨筆選
- 作者:陳若星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1日
-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 頁數:681 頁
- ISBN:9787807128335
- 開本:16 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夏花秋葉:若星報告文學散文隨筆選(套裝共2冊)》由陳若星著,這是起意於文學巨匠泰戈爾在《飛鳥集》中的名句“生若夏花般絢爛,死若秋葉般靜美”,藉以詮釋對生命的認知和感悟。
書中收入了《在蒼茫的歲月雲海之間》《其色絢爛其華灼灼》《獨特與另類的哲理敘說》《震不倒、搖不垮的鋼鐵生命線》《閱兵場上走來的“椅天執劍人”》《一本書·一部短片·一個團隊》等文章。
《夏花秋葉:若星報告文學散文隨筆選(套裝共2冊)》中的文章,或以文載道、寓事於理,或羚羊掛角、信手拈來,記錄了一名堅強女性於漫漫人生長路中上下求索的心路歷程。
作者簡介
陳若星,筆名蒹葭、阿星、雪星、雪浩。祖籍四川,生長於西安。上世紀80年代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學歷。1982年開始,陸續在《中國婦女報》、《廣州日報》、《長江日報》、《西安晚報》、 《華商報》、 《女友》、《社會》等報刊發表各類作品。90年代後,陸續出版譯著《烈火與恐怖》(21萬字)、《女性·職業·家庭》(2277字),以及故事集《沒有講過的故事》(30萬字)等。曾獲北方十五省(區)優秀圖書獎、陝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陝西省優秀新聞獎;陝西省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新聞出版行業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百年三八·傑出女性”榮譽稱號獲得者;陝西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審。現任文化藝術報社總編輯。
圖書目錄
《夏花秋葉:上冊》目錄:
訪談篇
為大寫的人樹文字豐碑/3
樹一塊正身的“明鏡”/7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11
《逃離》一一部剖析人性的力作/17
“本山現象”的正負效應/23
歷史深處的紅色歲月/27
一路書香/37
改革、創新陝西出版集團科學快速發展之路/42
榮獲俄羅斯文學大獎之後的思考/53
這裡的一切,牽動我心/59
傾聽高鴻吐露心扉/63
千秋家國夢/68
書籍點亮我世界/80
解密《大秦嶺》/88
歷史鴻篇山水畫卷文化長卷/94
開啟拉動內需的文化引擎/97
逆勢崛起搶占文化制高點/l03
標識陝西大地博物館/l07
文化需梳理品牌要推廣/11l
轉經濟之危為文化之機/114
商業土壤令藝術奇葩更加奪目/ll8
陝西文化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對接/122
奏響盛世中國的文化經濟交響曲/126
文化很浪漫又很現實/l30
經濟構圖文化著色,134
《風雲人物》是無數人物的傳記/138
一部厚重的傳統文化普及精品/l45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149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l56
高點。及其之後
讓絢爛的文化遺產在西部文化強省的建設中異彩紛呈/l69
麥田守望者/l75
當我回首往事
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188
走近抽象藝術/191
……
《夏花秋葉:下冊》
後記
感恩的心
許多年前,一個陰晦、沉悶的午後。
那時,生活中正有諸多的壓力逼迫著我,內心煩悶、糾結。仿佛一張無法掙脫的網在捆綁、束縛著自己的情緒,使其無法盡情地舒展、揮灑,心靈也無法歡樂地歌唱。
下意識地翻開了書櫃中的一本書,一幅明麗的畫面映入眼帘:一位身著束腰連衣裙的俄羅斯女人,舉著一袋糧食。滿面笑容地向我走來;她的胸部飽滿,腰肢柔軟靈活,渾身充滿著快樂和力量:她的身後,是廣袤無垠的頓河平原,平原上空,是白雲飄浮的湛藍的天際。是她,阿克西妮亞,《靜靜的頓河》中的女主人公。
多么美麗的一幅畫面啊,頓時,所有的煩悶煙消雲散,心情也變得明媚、清爽起來。雖然許多的困苦仍然還擺在那裡,橫亘在我前去的路上,然而,非常奇異地,它們頓時變得渺小、無力了許許多多,我也變得有力了許多許多,周身充滿了戰勝困難的勇氣與力量。
只要讀過《靜靜的頓河》的人,都能夠知道,阿克西妮亞,這位美麗而命運多舛的女主人公,在生活中承受了多么多的苦難。然而,她永遠都是那么美麗與堅強,充滿著力量。這力量,不僅支撐起她自己,還不斷地給予著她愛的人、她周圍的人以取之不竭的力量。
這也是文學的力量,俄羅斯文學的力量。
是什麼陪伴我走過清冷、寂寞的少女時代,說它“清冷”、“寂寞”,是因為,那時屋外的“文革…‘如火如荼”;躲在屋內的我,就是一本又一本地,在雪後螢光色的檯燈下、在下午榆樹的濃蔭里、在大雁塔苗圃的灌木草叢中、在夏雨淋瀝的窗前,如饑似渴地“饕餮”著。
父母下放前,其他的書,都一架子車、一架子車地賣掉了,留在書架上、書櫃中的,就是於我如珍寶一般的俄羅斯文學:《葉甫蓋尼·奧涅金》、《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普通一兵》、《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復活》、《戰爭與和平》、《罪與罰》、《櫻桃園》,以及《靜靜的頓河》……
出訪俄羅斯歸來後,我接到了陝西省作協副主席、安康市作協主席張虹女士的簡訊:“不管別人如何,我們心靈的收穫太大了。”
是的,正是這樣的。
我在寫給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副局級文化參贊遲潤林先生的E—mail中說道:“曾經到過一些國家,但從未有過像抵臨俄羅斯這般,心潮起伏,激盪難平,在飛機即將降落與飛離俄羅斯大地時,那樣的淚流滿面,不能自已……”遲潤林先生在回信中說:“看到您對俄羅斯如此鐘情我也很高興。對我們的國家,對那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俄蘇文學藝術薰陶下成長的中國人來說,這種俄羅斯情結恐怕注定要陪伴其一生了。我本人從初一開始學習俄語,迄今已30多年了,二十多年的工作也絕大部分時間和俄國人打交道。所以看到對俄國懷有感情的人內心總是覺得很親切。”
我想,這種在涅瓦大街,在涅瓦河波羅的海入海口,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普希金、高爾基故居,在十二月黨人廣場,在無名烈士墓前的哭泣、流淚,是我壓抑在心中許多年的一種無法抹去、無法抑制的感恩與回報。是我的心靈對宏大華美、充滿著寬厚包容悲憫之心的俄羅斯文學的回報。當我在尋找人生真諦時,她告訴我,要追求光明、博愛;當我在思索人生態度時,她告訴我,要樂觀、堅強、永不屈服:當我在學著待人接物時,她告訴我,應當真誠、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是啊,感恩的心。
“賜予我力量,使我能輕易地承受歡樂與哀愁。賜予我力量,使我的愛在服待中結出累累碩果。賜予我力量,使我永遠不拋棄窮人,也永遠不屈膝於淫威。賜予我力量,使我的心靈超越於日常瑣事之上。”(泰戈爾《吉檀迦利》)
感謝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胡悅部長,感謝胡部長在百忙之中,為本書所寫的語重心長的序言。實際上,在《文化藝術報》成長前進的過程中,胡部長一直給予了我們這家處於最基層的媒體莫大的支持與鼓舞。“激情燃燒,追求卓越”《文化藝術報》前進的過程,就是追求理想主義實現的過程。
感謝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老師。無數讀者,在讀完率先發表的陳老師為本書所寫的序言《探索與創造者的禮讚》後,打來電話,或發來手機簡訊。他們,不但為本書所禮讚與謳歌的探索者與創造者的業績所感動,更為陳老師對辛勤耕耘者的獎掖與陳老師的崇高風範所感動。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當年陳老師的史詩巨著《白鹿原》入選建國60周年最值得閱讀的30本書,我對陳老師進行採訪,他對我描述起蘇聯、吉爾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瑪托夫的《白輪船》對他的文學啟蒙時,當時我的心靈所感受到的震顫,同樣的淚流滿面,感動不已。
感謝西安出版社的張軍孝社長,於我而言,張社長不僅是我這部拙作的出品人,更是事業中令我尊敬與感動的師長。
感謝陝西省作家協會雷濤書記,他以自己優美靈動、恣肆飛揚的書法,欣然為我題寫“夏花秋葉”書名,飽含鼓舞,這幀作品亦成為我的珍存。
感謝成立笠、弓保全、眭俊、盧尚義、齊雅麗、陳驪、王芳聞、王曉渭、陶冶、李國華諸君,沒有他們的關懷與鼓舞,就沒有這部書的問世。
感謝王礦林君,多年來,一直與《文化藝術報》攜手同行,以他敏銳的感知與一雙慧眼,發現了許多非常好的新聞線索:難忘與他深入研究所、學校、部隊、鄉村共同採訪共同撰稿的情景。
感謝我的同事兼好友米領群、龐紅梅、賈英、賈虎、任萌、張軍霞、劉昭、侯亞莉諸君。自始至終,從本書的策劃、選文,到編輯、排版,龐紅梅、任萌,特別是龐紅梅,可以說是殫精竭力,日夜操勞,本書出版凝結了她們很多的心血;米領群、賈虎、張軍霞,特別是米領群,則在工作中、精神上、生活中,給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任勞任怨;同樣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多少個深夜加班時,當我諸事纏身,或體力不支時,只要一聲召喚,賈英就會接著我的思緒,飛動起一雙手來,在電腦上敲擊,寫完我未完成的文稿。本書中收錄的多篇作品,就是與賈英、劉昭、侯亞莉等人合作完成,其中也凝結了他們的心血。
感謝本書的責任編輯陳凡、朱艷,沒有他們在盛夏時的辛勤付出,就沒有本書的付梓問世。
最後,永遠感謝我的親人。
陳若星
2011年盛夏
序言
胡悅
我與若星同志認識是緣於《文化藝術報》。由於工作性質,對陝西的所有報刊雜誌我儘量閱看。覺得此報雖然不大,時間不長。但說文化人、論文化事,辦得十分前衛,非常靈動,很有特色,也由此注意到了報社女總編陳若星。不久,省委宣傳部送來了一份調研報告,說的正是《文化藝術報》,看後頗有感慨。我在報告上批示“一張小報。底子很薄,沒有很多扶持政策,但依靠著一種好的精神、好的理念、好的運作方式及好的帶頭人,幾年苦幹,成績斐然,很值得深思”。之後在一次大會上,我就《文化藝術報》談了點看法,沒想到若星同志就坐在下面。會後,她到台下來見我,我才第一次認識了她。
半年前,若星同志親自送來即將結集出版的隨筆文集《夏花秋葉》一書樣稿,請我為此作序。我是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不通。當了宣傳部長,定下的原則就是少說多乾,為文化人服好務。為才女作序很是不妥,於是此事一拖再拖。以後,聽說若星同志重病住院且抱病工作,擔心之餘更為欽佩,又聽說她現已基本康復,走出病房,聞之甚是欣慰。同時感到多了一份責任,抽空靜靜細讀文稿,不由提起了筆。
“夏花·秋葉”,這應是起意於文學巨匠泰戈爾在《飛鳥集》中的名句“生若夏花般絢爛,死若秋葉般靜美”,藉以詮釋對生命的認知和感悟。書中文章,或以文載道、寓事於理,或羚羊掛角、信手拈來,記錄了一名堅強女性於漫漫人生長路中上下求索的心路歷程。
生若夏花,就當盡情綻放自己生命中的絢麗——近些年,《文化藝術報》在報社全體同志的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行業內的知名品牌,改革成效顯著,實力穩步上升,身為總編的若星同志功不可沒。同時,她時刻不忘新聞工作者肩上擔負的責任,幾十年筆耕不輟,屢獲獎勵表彰。特別是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她冒著餘震頻發的危險,三次帶隊深入災區一線採訪,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撰寫了50多萬字的新聞通訊和報告文學,體現出一名新聞人面對大災,胸有大義的良好職業精神。
秋葉不落,只為放不下那一絲生命中的綠色——沒有人能安排自己的生老病死。但當風雨來臨之時,人們能做的事還有很多。若星同志在《蒼茫時刻》一文中寫有“如同往常一樣”、“有條、不紊的處理”、“平心靜氣地等待”這樣的話,淡定從容,卻又不失積極樂觀。病痛沒能消磨去生活的信心,贏弱的身軀猶能撐起一片天空,這是一種對生命的感激和滿足而衍生的豁達人生態度,實在難能可貴。
活著已經是一種幸運,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更是幸運,能心存感激去理解生命意義的人,無疑才是有大智慧和大勇氣的。
此刻,我心中只有一個企盼,願病魔遠離若星同志,生命之花常開不敗。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