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滸村

夏滸村位於湖江鎮贛江段的西岸,是萬安電站庫區村。距離市區較近,水陸行程均在一小時內。村莊三面環水,呈半島狀,祠宇建築雄偉氣派,歷史人文底蘊豐厚;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盛產水稻、花生、百合、甜葉菊、朝天椒、蔬菜等農作物;村莊臨江,魚業、船運業活躍。是客家人南遷到贛南的第一站,是江西歷史文化名村,被喻為“千里贛江第一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滸村
  • 行政區劃代碼:360704109209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江西省贛州市
  • 電話區號:079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贛B
村落歷史,經濟社會,歷史人文,榮譽稱號,地圖位置,

村落歷史

北宋天聖年間(1023年至1032年),泰和蕭氏在夏滸開基建屋。

經濟社會

夏滸村共有農戶608戶,全村轄22個村民小組,總計2505人。全村有耕地1410畝, 其中旱地160.95畝,水田1250.9畝;魚塘352畝,小二型水庫一座(南坑水庫,水面約65畝),山林13660畝。
該村主要以種水稻、甜葉菊、百合、蔬菜為主,以庫灣養魚、山地綿棗為輔,夏滸、桃花島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正在努力爭創4A級景區。村內道路、水利設施較為完善,雖已基本實現組組通,但都是基礎土路,組組公路,僅有中街至洲坪村一條硬化公路,有小(二)型水庫一座,水圳5座。村集體經濟薄弱,無村集體產業,農戶主要收入來源於務工和務農,2011年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530元。

歷史人文

歷史淵源
夏滸村位於贛縣北部重鎮湖江境內、贛江西岸,據發現的文物推斷,夏滸村開基於南北朝時期。由於位居古代溝通中原和南洋、把守贛南水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之地處贛江十八灘最險的兩個險灘天柱灘和黃泉灘之間,在以水上航運為主要交通方式的時代,極大地促進了該村的發祥、發展和繁榮,到明朝中葉夏府已發育成為一個兩萬多的繁華集鎮,且街市規模一直保持到上世紀90年代萬安電站蓄水之前。
贛縣區湖江鎮夏滸村,位於贛州城北30公里處的贛江之濱。在京廣鐵路建成通車之前,贛江一直是中原溝通兩廣和東南亞的最重要通道,是中原漢人南遷路線的優先選擇。客家人六次南遷,每一次的遷徙潮都與夏滸密切相關,無數次滾滾人潮把夏滸古老的驛道踩寬,把夏滸連片的河街擠暖,因而造就了夏滸村“客家南遷進入贛南第一站”“客家南遷重要中轉站”的特殊人文歷史地位。
村名由來
夏滸村名的最初由來,與地形有關,村莊周高中低,形似鍋,因此先人取名“下釜”。贛江之畔,舟楫通行,水路便利,漸有中原南遷的客家人集居,帶來了中原文化;人們感到“釜”字不吉利,便將“釜”改為“滸”,取下滸在贛江水邊之意。“下滸”村名沿用至抗戰時期,後來由於“下滸”與村裡的中學即“夏府中學”諧音,這樣一來原“下滸”村名亦隨之改為“夏府”村了。2009年,為適應夏滸旅遊事業地發展;避免不斷增多的遊人將“夏府”二字誤解為“夏”姓府第,經村委通過,政府批准改村名“夏府”為“夏滸”。

榮譽稱號

2009年7月,夏滸村上榜江西省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2012年7月,江西省環境保護廳授予夏滸村第三批江西省省級生態村。
2013年,夏滸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
2015年7月,夏滸村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示範名單。

地圖位置

贛縣區湖江鎮夏滸村退役軍人服務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