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品質的提升,城市夏日經濟悄然崛起,並在全國多個城市“點燃”。
夏日經濟已由早期的城市小夜市,轉變為包括餐飲、旅遊、購物、娛樂、學習、休閒等在內的多元消費市場。
各地新政,配套服務,
各地新政
為進一步繁榮夏日經濟,滿足市民品質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費需求,北京出台了相關支持措施,其中,包括華熙LIVE·五棵松商業區,前門大柵欄、三里屯、國貿將打造首批地標。到2021年底,在全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範、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地標、商圈和生活圈。
上海市商務委等9部門聯合出台相關措施,圍繞打造“國際范”“上海味”“時尚潮”集聚區的目標,首批“24小時影院”應運而生。這為夏日經濟提供了豐富的場景。
一些城市的夏日經濟也呈現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成都主打“休閒牌”;南京將豐富的夜間活動與“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相結合,形成旅遊“金字招牌”;蘭州為了抓住當前應季期,圍繞黃河風情線、張掖路步行街等打造地方標誌性街區。
配套服務
我國城市居民眾多,決定了城市消費需求的多元化,也決定了消費者對夏日消費的要求越來越高。
為方便市民出行,北京捷運公司正式實施延時運營方案。每年5月到10月,每逢周五工作日及周六休息日,捷運1號線、2號線將延長運營時間。除公共運輸服務外,今後,還將同步完善“夜京城”地標附近的標識體系、休閒、燈光、環衛、通信、餐飲等多項配套公共設施和服務品類。
來有為建議,發展壯大各城市的夏日經濟,促進服務消費,首先要規劃和打造經濟特色商圈、特色街區,推出精品夜場活動,打造經濟集聚區。其次,要引導和支持旅遊景點開放旅遊線路或延長觀光時間,在具備條件的旅遊景點、博物館、科技館開發夜間旅遊體驗項目,帶動文化旅遊發展。同時,通過文化與旅遊融合、文化與科技融合,引導和支持國內外企業策劃開展主題鮮明、高品質文化休閒、演藝體驗活動,推出更多有特色的美食、文化、旅遊和娛樂服務,增加夏日經濟供給並提高供給質量,帶動消費。
此外,還要完善相關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引導計程車企業和網約車平台加強服務保障,提高服務質量。在居民聚集的生活區域,發展餐飲外賣、閃購等“網際網路+生活服務”,擴大傳統夏日經濟的服務範圍,把方便快捷的服務直接送到消費者家中。還要進一步改善旅遊市場環境和消費環境,加強安全保障,不斷提升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