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太后陵

夏太后陵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市長安區南的神禾原上發現了一座大型戰國秦陵園遺址,陵園規模較大,布局完整,是迄今為止我國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戰國時期陵園建築。從目前出土文物的品位與規格推斷,其主人應系王公級別的人物,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夏太后陵
  • 外文名稱:xiaotaihouling
  • 地理位置:西安市
  • 占地面積:260畝
  • 開放時間:24小時
  • 景點級別:國家級文物
  • 門票價格:無
  • 人物關係:秦始皇祖母
  • 年代:2000多年前
  • 發現年代:2006年
簡介,所處位置,布局結構,

簡介

2006年,為配合西安財經學院新校區建設,陝西的考古人員在長安區神禾塬一帶發現了一座大型秦墓。雖然墓葬被盜嚴重,但一件“六馬鞍車”的出現,還是讓考古專家興奮不已。
因為按照禮制,用六匹馬拉車是天子出行才能享受的待遇。正所謂“天子駕六”,它的出現意味著這座墓的主人身份異常的高貴。
那么它的主人是誰?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考古專家將目標鎖定在了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身上。一是財院秦墓的位置和史記中“(夏太后)獨葬於杜東”的記載相符,二是作為秦始皇祖母的墓,完全可能享受天子的待遇.

所處位置

陵園位於西安南郊的財經學院新校區,占地約260畝,南北長550米,東西寬310米。一條隔牆將陵園分為南北兩區,北區有大墓及13座陪葬坑;南區,則發現守陵者的房屋建築和灰坑的遺蹟。這座大型陵園的主人是秦始皇的祖母,正在發掘的巨型墓葬則是她兩千多年來的“安身之地”。專家認為,這座墓葬是迄今已發掘的“中國第二大墓葬”,也是最大的具有四條墓道的墓葬,其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陵墓制度變遷、尤其是秦始皇陵墓的建設與規制等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布局結構

整座大墓的陵園占地約260畝,南北長550米,東西寬310米。一條隔牆將陵園分為南北兩區,北區南北長510米,核心的大墓就在其內,大墓周圍,還有13座陪葬坑,東西寬310米,陵園外設兆溝,內築夯土圍牆,四面中部各置一門,並有禮儀性建築門闕。園內有隔牆將陵園分為南北兩區,南區主要是房屋建築遺址,南北長410米的北區,則主要是四條斜坡墓道的大墓和10多個陪葬坑坐落其間。
南區,則發現守陵者的房屋建築和灰坑的遺蹟。陵園的夯牆,也就是圍牆有一米多寬,高3米,四面中部各置一門,並有禮儀性建築門闕。根據發掘分析表明,圍一圈足有3里多地,即“三里為城”。其外,繞“城”一周,還發掘出3米多深的壕溝,上下落差達6米,兩層樓高,可見其“城”之大、其勢之宏偉。如此規格的陵墓,表明墓主人的特殊身份。但陵墓的主人是誰,在陵墓發掘初期,一直爭論不休,充滿懸疑。
陵園內,陪葬坑共13座,分布於亞字形大墓四條墓道周邊。陪葬坑最長的63米,最短的8米,寬度和深度一般在3.5米至5米之間。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在編號為K8的陪葬坑裡,考古人員清理出安車一輛,挽馬六匹,這就是罕見的“天子駕六”的規格。車輿通長1.75米,後輿寬1.55米,車轅長約1.95米。車輿局部殘留有油漆彩繪圖案。出土有青銅、錯金、錯銀、銀、角、骨質等車馬飾等數十件。馬身長約1.8米、身高約1.7米。經專家初步鑑定,這些馬年齡約4歲至5歲,應系殷商時中原馬種的後代。馬具有錯金銀銅轉珠、鎏金銅泡、銀帶扣、銀和青銅馬鑣及銀飾片、銀絡飾、青銅馬鏑等。還有陶豆、骨管、彩繪象牙管等。“天子駕六”是陝西省首次、中國第二次發現。古代禮儀制度有嚴格乘車級別的規定,只有天子級人物才能使用6匹馬拉的車。2002年洛陽市在一座長42米、寬7.2米的陪葬車馬坑裡,考古人員清理出一處6匹馬駕一車的遺蹟,首次印證了古文獻中有關夏、商、周時期“天子駕六”之說,舉世矚目。更讓考古專家們欣喜的是,在試掘另一座陪葬坑時,又發現了6匹馬拉的木車,又一處“天子駕六”!按一個陪葬坑長達30米計算,如果五六米放置一副車馬的話,這個陪葬坑將出土至少5輛車。會不會是5輛“天子駕六”呢?專家們猜測,正常情況下,享受如此高規格的禮遇,墓主不是皇帝就是相當級別的人;即使墓主是相當皇帝級別的人,如得不到在位皇帝的認可,陵墓也會被毀掉,家族及陵墓的建設者還會被殺。而諸多玉器、金銀器和刻字陶器等相繼出土,尤其是陶文“私官”二字的出現,進一步堅定了有關墓主人是秦始皇祖母的認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