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園

夏園村今屬穗東街夏園社區。地處珠江北岸,北面緊貼廣深公路,東連沙涌,西望廟頭,南面是敦厚、敦美和南灣。其南面河涌交錯,有夏園涌(經敦厚、敦美、南灣)及夏園新涌流入扶胥古運河(鹿步滘),北面有將軍山(因炸山取石已平)、王塔母、鴉拆嶺等山崗及丘陵。夏園北部山多田少,以種植荔枝、白欖、烏欖、蔬菜為主,南部的穗東聯圍和大豐圍等平原地帶則以水稻、甘蔗、香蕉為主要作物,屋舍周圍魚塘星羅棋布,盛產鯇魚、鱅魚、鯪魚等塘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園
  • 拼音:Xiàyuán
  •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
  • 歷史:700多年
夏園村今屬穗東街夏園社區。地處珠江北岸,北面緊貼廣深公路,東連沙涌,西望廟頭,南面是敦厚、敦美和南灣。其南面河涌交錯,有夏園涌(經敦厚、敦美、南灣)及夏園新涌流入扶胥古運河(鹿步滘),北面有將軍山(因炸山取石已平)、王塔母、鴉拆嶺等山崗及丘陵。夏園北部山多田少,以種植荔枝、白欖、烏欖、蔬菜為主,南部的穗東聯圍和大豐圍等平原地帶則以水稻、甘蔗、香蕉為主要作物,屋舍周圍魚塘星羅棋布,盛產鯇魚、鱅魚、鯪魚等塘魚。
1946年起,村中辦有國小,供夏園、東灣、正心街、東平、敦厚、敦美等6個自然村學童就讀。村內文娛體育活動活躍,粵劇、籃球、桌球、醒獅負有盛名,1982年,由旅港同胞徐贏筠資助,添置龍舟一艘,改變夏園村沒有龍舟的歷史。夏園村屬供奉波羅廟洪聖王十五鄉之一,民間行“波羅會”,供奉洪聖王長子大案(安)。
夏園村為徐姓聚居地,祧祖鼎臣為江西南昌府沙村人,宋初從居廣東南雄珠璣巷,繼而入惠州為官。鼎臣長子肇基遷居東莞,第五代龍彪(松石)於宋紹定五年(1232)從東莞遷居番禺望頭市(正心街),龍彪的後裔昌福於明建文二年(1400)由望頭市正心街遷宏崗,為宏崗徐氏始祖。第十二世瑞超(南園),於明正統九年(1444)從正心街分居夏園。正心街與夏園相鄰,屋舍連線,可視為同一地域,若從龍彪(松石)算起,夏園徐氏有700多年歷史,若從瑞超(南園)開村,則是550多年。夏園2008年戶籍人口為5000多人,從肇基子德明公(一世)算起已是40多傳。
夏園建有松石徐公祠,堂號“大敬堂”。松石徐公祠始建年代不詳,據祠內石碑記載,清康熙年間曾大規模加建,公元2004年由夏園、宏崗徐氏後人出資重修。該祠座北朝南,面闊三間,深三進,面積約630平方米,門前有地堂,建有四塊旗桿夾石、前沓綠瓦頂,鰲魚咬脊、鍋耳山牆。頭門楹聯:東海流徽南州衍慶;六龍啟瑞五國蜚聲。
此外,在村中興賢坊,還建有南園徐公祠,號“追遠堂”。南園徐公祠始建於明萬曆三年(1575),民國十五年(1926)及1998年重修。1924年11月,這裡曾是夏園農民協會會址。
夏園徐氏700多年歷史中人才輩出,顯名者計有:徐德明,宋廣南東路防禦使。徐國祿,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番禺武癢生,舉千夫長,因平盜有功,歿於王事,以軍功敕贈義烈將軍。徐兆先,明嘉靖十九年(1540)會試中式鄉進士(舉人),先後任荊州、吉安、寧波通判,桂縣知縣。徐景明,光緒三十二年(1906)丙午科朝考二品銜、選用道出洋考察各國。徐紹森,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科選用同知。徐焯文,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科朝考選用游府。徐景文,光緒三十二年(1906)丙午科最優等引見,欽點舉人。當代顯名者有:徐友添,廣州市黃埔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區人大副主任。徐兆坤,廣州市白雲區檔案局局長。徐瑞輝,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黨委副書記。徐永漢,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徐艷和(女),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副主任。徐玉蘭(女),廣州市黃埔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
明末清初大儒陳恭尹曾為夏園題寫鄉匾,現石匾置於村口牌坊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