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曲·人初靜

《壽陽曲·人初靜》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散曲。這是一支戀情曲,曲家用擬人化的手法寫梅花笑人,反映了女主人公內心的寂寥孤獨。全曲語言清麗本色而又意趣深長,耐人尋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壽陽曲·人初靜
  • 作品別名:落梅風·人初靜
  • 作者:馬致遠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小令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壽陽曲
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時一般孤另。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壽陽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風”。全曲五句四韻,句式(襯字除外)為:三、三、七、七、七。
⑵玉梅斜映:一作“梅花疏影”。玉梅,白梅。疏影,疏淡的梅枝花影。
⑶休:一作“偏”。弄影:化用宋張先《天仙子》詞句“雲破月來花弄影”句意。
⑷另:同“零”。一作“零”。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人剛剛靜下來,月色正是明亮的時候。白梅花枝斑駁地斜映在紗窗上。梅花偏偏弄影戲笑人,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裡一樣淒涼孤零的景象。

創作背景

此曲見《陽春白雪》前集卷三。馬致遠寫了二十多首“壽陽曲(落梅風)”重頭小令,內容都是言情,都寫得情韻繞樑。這支小令是其中之一。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獨守空房的年輕女子的哀訴,放在詩歌中,便可加上“閨怨”的標題。散曲與雜劇不同,往往不需要“自報家門”,便可從曲文的情調和構思中來判斷出主人公的身份與處境,這也是這首小令饒有興味的一個方面。
“人初靜,月正明”,開篇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明月當空的孤寂氛圍,月光的明亮,更襯托出人的落寞。月明夜靜,一人獨坐,不能不勾起抑鬱的情思來。清冷的月光也許觸動了女主人公心裡最敏感的某個地方,每個人內心裡都隱藏有或多或少的悲傷。在這皎潔的月光下,仿佛一切都顯得那么明了。宋代詞人柳永戚氏·晚秋天》:“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意境與此相同,只不過柳詞是寫天涯倦客的伶仃孤處,此曲寫閨中女子的寂寥冷清,並更為含蓄蘊藉。
“紗窗外玉梅斜映”,化用前人詩句。宋代詩人林逋山園小梅》中的千古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曲盡將之神態”(司馬光《溫公詩話》)。今人傅庚生分析此聯道:“其疏影,梅之魂也。“這兩句是寫景,又是抒情,可以想像月光投下梅枝橫斜的優美姿影,但這樣的清幽之景更顯露女主人公的寂寞之情。女子獨自透過的紗窗,看著窗外玉梅橫斜,她仿佛在看窗外那個她盼望的情人今夜會不會回來,那片片梅花如同玉一般晶瑩剔透,讓她本來寂寥的心情更覺得有些清冷。
“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時一般孤另”,這兩句是整首小令的精華。梅花婆娑弄影,仿佛在取笑女子獨守空閨。待到明月西沉,梅花也一樣孤零零無人作陪。梅花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常常寄託著作者高雅幽遠、超然物外的情趣,但是在這首曲子中,作者化雅為俗,顛覆了前面營造的清幽澹雅的意境。作者最後不是直寫女子的徹夜無眠,而是寫她對梅花的反唇相譏,用筆極為工巧。
中國古代的閨怨作品名篇眾多,馬致遠這首散曲在運思、謀篇方面自出機杼,別具一格。

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趙義山:此曲寫月下懷人、自感寂寞孤苦。前三句寫人靜月明、玉梅斜映的夜景,在寧靜的環境氛圍中將“玉梅”重點突現出來四、五兩句,便在“梅花”上著意用筆。人在室內,子然無依:而梅在“窗外”尚有月下清影,隨風可弄;在窗內之人看來,仿佛是“玉梅”在嘲笑其孤獨,而故意驕傲地弄影給她耍似的,於是,她對梅說:別在那裡嘲笑別人而矜弄自己的身影,等到月亮落下去以後,你就同我一樣孤苦伶仃呢!真可謂痴人痴語、痴情痴態,寂寞孤獨之情懷,全用痴”字寫出,構思之妙、構想之奇實出人意表。(《元曲大辭典》)

作者簡介

馬致遠(生卒年有爭議),元代雜劇家、散曲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晚年隱退。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存七種。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有“馬神仙”之稱。曲詞豪放灑脫。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為世所稱,有輯本《東籬樂府》,存小令百餘首,套數二十三套。
壽陽曲·人初靜
馬致遠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