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瓶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該名來源於附近地理實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壺瓶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úpí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所屬省份:四川省
- 國家:中國
壺瓶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該名來源於附近地理實體。
壺瓶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該名來源於附近地理實體。地名含義境內有一山樑,地形像茶壺,又像瓶子,後來山樑上建一廟,取名壺瓶寺,村以寺命名。歷史沿革1949年前為太平鄉11保;1950年為太平鄉11村;1957年為太平鄉...
剩頭、大京竹、雲麓、姬塘峪、楊家坪、管山、後山、大勝、中嶺、北溪河、大棚、平洞、九嶺、大嶺、桐木山、長嶺、鼓鑼坪、神景洞、壺瓶山、青山溪、水田、金鈑山、耍武、鹹泥、天坪、泉坪、簸箕山、後路坪、黃連河、黃連棚、江坪河、南坪河、李坪、上延河3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5個居民小組,262個村民...
下轄8個村民小組,102個農戶 。全村山林總面積為5萬多畝,距離壺瓶山集鎮約30公里。該村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菸葉生產、勞務收入。種植面積230畝,總收入達80萬。外出勞務收入高達200萬。茶葉年產值收入達40萬元。年人均收入達4800元。全村黨員16人,村支兩委班子成員4人。該村黨員民眾在黨支部、村委會的帶領之下...
李坪村位於壺瓶山鎮西北角,是新農村建設市級示範村。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後盾單位的支持下,全村上下齊心協力緊緊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契機,新農村建設工作現亮點。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已啟動村道通暢工程6.13公里。投資11萬元,修建高標準村部一棟,面積432平方米,有村務辦公室、會議室...
石門縣壺瓶山鎮後山村距離壺瓶山集鎮約30公里。村級下轄4個村民小組,154個農戶,425口人。村支兩委成員4人,黨員共有18名。主要以水稻、茶葉、玉米及薯類雜糧生產為主,該村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茶葉、及勞務收入。2010年茶葉總種植面積為400畝,產值約為30萬。養羊大戶產值過100萬。外出務工人口約為200人,...
大嶺村是湖南省石門縣壺瓶山鎮下轄村,現有6 幾個村民小組,134個農戶,農業人口449人,黨員19個,支村兩委成員5人。大嶺村位於壺瓶山鎮江坪分局(原江坪鄉)境內,離壺瓶山集鎮25公里,由原來的大嶺、陽高山兩個村合併而成。大嶺村位於原江坪鄉境內,屬壺瓶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壺瓶山生態旅遊區,象...
水田村位於石門縣壺瓶山鎮境內,該村於2008年村級行政區劃調整中,由原水田、衙基2個村合併組成,下轄5個村民小組,229個農戶,707口人。水田村距離壺瓶山集鎮約40公里.村支兩委成員4人,黨員26人。該村主導產業為菸葉、茶葉。其中菸葉和茶葉種植面積各約為500畝,產值超過百萬大關,年人均純收入達4000元。在村...
九嶺村位於石門縣壺瓶山鎮境內,該村於2008年村級行政區劃調整中,由原九嶺、石蘭山2個村合併組成,下轄9個村民小組,163個農戶,529口人。村情簡介 村部建在九嶺村。該村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菸葉、目前種植面積達250多畝,預計總產值達百萬元。現有之村兩委班子成員3人,全村黨員22人。近年來,該村黨員民眾在...
其中半程馬拉松項目增設“村跑”大賽團體獎項,參賽選手可以村為單位參與團體報名,每人成績計入團體成績,該項目除豐厚的獎金外,還設定了極富鄉村特色的獎品,冠軍獎勵一頭牛,亞軍獎勵一頭豬,季軍獎勵一隻羊,其餘名次分別獎勵雞、鴨、臘肉等農特產品。2024年5月18日至5月20日,參賽選手可憑報名信息免費遊覽壺瓶山...
天坪村地處湘西北西北角,與石門縣南北鎮毗鄰,和鼓鑼坪、李坪等村接界。2008年天坪村與官察合村後,面積一萬六千八百多畝,現森林覆蓋率90%以上,現有在側人口508人,主要支柱產業茶葉、菸葉。2010年度人均純收入3380元。天坪村村部座落在原天坪(天坪頭)村,占地面積268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面積117平方米,...
楊家坪村,湖南省石門縣壺瓶山鎮下轄村,位於石門縣壺瓶山鎮境內,離縣城118公里,總面積49174畝(32.78平方公里),森林面積45600畝,耕地面積1994畝,其中水田面積529畝,旱地面積1465畝。全村20個村民小組,428個農戶,總人口1444人。楊家坪村位於石門縣壺瓶山鎮境內,離縣城118公里,總面積49174畝(32.78平方...
長嶺村位於壺瓶山鎮泥沙分局境內,離泥沙集鎮15公里,現有 9個村民小組,284個農戶,農業人口856人,黨員 22個,支村兩委成員3人。長嶺村交通條件非常便利,基本解決了通村公路、通組公路的問題,全村有8 公里鎮級水泥硬化路 從境內通過。程控電話、生產生活用電、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得到較好解決。全村正在推廣...
2002年,村支兩委班子,聘請相關部門,在縣新農村辦的指導下,科學制定了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確定了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蓄牧養植、沼氣池建設為龍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村民房屋改造為突破點,大力發展茶葉、大棚蔬菜的發展思路。使這個貧瘠的小山村短短几年時間發展成為全縣豬—沼—茶生態農業產業第一村,...
金鈑山村位於石門縣壺瓶山鎮境內,離縣城145公里,距離壺瓶山集鎮約30公里。總面積28465畝(18.98平方公里),森林面積27702畝,耕地面積705畝,沒有水田,旱地面積705畝。全村6個村民小組,93個農戶,總人口310人。該村主導產業菸葉、勞務收入。年勞務總收入約50萬,年人均收入約4000元。該村黨員民眾在黨支部、...
石門縣壺瓶山鎮大棚村於2008年村級行政區劃調整中,由原大棚、鷹子尖2個村合併組成,轄3個村民小組,238個農戶,697口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口288人。離縣城148公里,總面積47041畝(31.36平方公里),森林面積44630畝,耕地面積1371畝,全部是旱地。2009年工農業總產值271萬元,人均所得收入3859元。該村黨員民眾在...
解放前,扇子崖、八里溝、賈家林、黃溪河、白陽坊、天外村、河北崖、王家莊、賈家莊、張家莊等自然村組成一個行政村,解放後取名為迎勝村。1954年建迎勝鄉,1956年撤銷。1958年,宋家莊、小張家莊由七里埠村劃歸迎勝村,進賢村由迎勝村劃歸泰前村。 1985年3月,迎勝村民委員會改為迎勝居民委員會,隸屬泰山區泰前...
但人們仍習慣稱任村。1949-1952年為五區轄村;1953-1955年為任村鄉轄村;1956-1957年為任村鄉任村高級社;1958-1960年為東湖公社任村管理區;1961-1983年為任村公社任村生產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更名為任村鄉任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社會事業 太谷縣任村鄉任村地處晉中地區,東鄰太焦公路,西鄰108國道,...
壺瓶山村中心國小 壺瓶山村中心國小,本學校位於壺瓶山村中心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農村區域性的學校。歷史沿革 1958年開始辦校,2004年撤辦。
文化低蘊深厚,孔子七十二賢之一的顓孫子張的出生地就在葛塘張莊自然村,現顓孫子張後人仍在此居住。簡介 現有19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6126人,全村7個黨小組,87名黨員,一個黨支部。土地面積4180畝,張莊、黃樓兩個塌陷村莊,塌陷土地近1000畝。是朔里鎮最大的行政村。轄區內有一所中學,兩所國小,一個大型農貿...
石門縣壺瓶山鄉黃連棚村泡核桃是一種胡桃科、胡桃屬植物。形態特徵 優質;喬木;小葉7-11;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銳尖;全緣。生長環境 亞熱帶。分布範圍 湖南省。生長習性 落葉喬木;耐石灰岩質;雄先型;肉淺藍色;微苦。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種子繁殖)。主要價值 食用。保存信息 海拔1215.0m,土壤類型:山地砂...
宜良縣白陶產自馬街鄉窯上村蘊藏豐富的陶土資源,當地村民精於燒制器皿,制陶歷史悠久,主要生產花盆、水缸,各式罐子等生活用陶。白陶製品有:大小花瓶、檯燈、香爐、盤、壺、盆、筆筒、菸灰缸、茶盒、人物造型、煙筒、工藝水筒等。2017年,馬街白陶成為昆明市第一批命名的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之一。九鄉...
2011年末,淇灘鎮轄淇灘1個居民委員會,淇灘、土地坳、照渡、天宮井、臘園、白果樹、梨子水、楊楠、檬子、狼溪、銅鼓、蔡家、黃土、梅子、沙子坡、彭華、鐘嶺山、藺華、三壺瓶、翰陵、水銀洞、花園、茶壇、新型、聯橋、和平、竹園、艾壩、柳池2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74個村民小組。2019年6月,淇灘鎮下轄淇灘居...
1987年6月,惠農縣恢復建置,縣駐馬家灣,屬石嘴山市管轄。大武口鄉大部分劃屬大武口區,園藝鄉安樂橋以東,三排以西地區劃屬石嘴山區,全縣轄7鄉48個村,303個村民小組。1988年底,增置馬家灣鎮,轄惠東、惠西兩個居委會和馬家灣子、中渠、西渠3個村民委員會。1989年,轄惠農縣和石嘴山區及平羅縣的寶豐、黃渠橋...
胡坪嘴是河南省的地名,因地形似壺瓶,取其同音,故名胡坪嘴。地名含義 以地形特徵得名。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第五區;1949年屬觀音堂區;1958年屬觀音堂公社阮坪大隊;1984年社改鄉,屬觀音堂鄉阮坪村民委員會;1985年撤鄉設鎮,屬觀音堂鎮阮坪村民委員會管轄;20世紀90年代,因建河南豫煤爆破器材有限責任公司...
年設計發電量4550萬度,工程投資達1.58億元。2013年,石門縣渫水重要河段治理工程項目已正式進入湖南省四水乾支流治理項目,該項目涉及到石門縣皂市鎮和壺瓶山鎮的7個村(居)、18個村民小組共5個項目區,護岸總長5.875km,需拆遷10戶42人。工程施工總工期為8個月,靜態總投資2517.46萬元。
1985年,上級撥款,裝配發電機兩台,開始發電,供村民照明。航道 雙洎河航道。傳說,雙洎河航運始於北宋。明嘉靖年間,境內航道,上游始發港在縣城西北馬安垌,下游至長葛縣敬渡口,長20公里。清光緒三十年(1904),上遊河道泥土淤塞,始發港移至縣城南關。境內航道為13公里。豐水季節流量3280立方米/秒,枯水季節0...
龍潭村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三百多年來產生了6位進士。村莊有大量保護完好的明清時期古建築,不少古宅門前懸掛“進士”牌匾,是桂林市比較有代表性的進士村。陳向進一行在與龍潭村與村民代表座談,了解進士村文化,介紹萬年智慧聖地文化,向進士家族贈送採用萬年前桂林甑皮岩智慧先民發明的“雙料混煉製陶術”製作的...
界內初復階段,沿海地區人口較少,原住在現霞美鎮區林姓人便前往距離五公里的北江淺海處放桁仔,拾小海,有一位家住霞康中巷(今霞美鎮中社村)村民林孔,娶當地柳姓之女為妻,生子文強。清雍正七年(1729年)仲冬,林孔攜妻柳氏及長子文強,由霞美中巷村搬遷至北江,寄居娘家,後自建草屋安家而定居,成為...
四板橋村雙委一班人充分認識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性,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大力開展民主法制建設,高度重視自身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和組織配套建設,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和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逐步改善村居環境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績。發展 近幾年來該村積極回響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