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語壯文研究:柳江壯語調查研究》是2013年12月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覃國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壯語壯文研究:柳江壯語調查研究
- 作者:覃國生
- ISBN:9787536367340
- 頁數:220頁
- 定價:18元
- 出版社:廣西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壯語壯文研究:柳江壯語調查研究》是2013年12月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覃國生。
《壯語壯文研究:柳江壯語調查研究》是2013年12月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覃國生。內容簡介柳江壯語很有特色,如齶化音、唇化音特別多,深受漢語的影響,有一批特有的詞語,等等。以往對柳江壯語的研究不夠。《壯語壯文研...
《柳江壯語調查研究》是廣西民族大學教授覃國生先生耗費多年研究的力作。作者以自己的家鄉柳江縣成團鎮白露鄉拉寨屯的壯話作為調查研究點。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得到覃國生老母親韋富秋(時年90歲,思維清晰,記憶很好)非常有價值的幫助,許多古老偏僻的詞語,以及後面附錄的童謠、民歌,都是請教她老人家得來。靖西壯語研究 ...
更可貴的是,《壯語壯文研究:靖西壯語研究》並不是單純的描述靖西壯語,而是將靖西壯語與同是壯語南部方言的龍州壯語,與壯語北部方言的柳江壯語、武鳴壯語,與之同源的泰語、原始台語等進行比較,更清晰、直接的展示了解靖西壯語的特點及其在壯語甚至是台語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其學術價值並不遜色於作為壯語地方語研究開山...
《跨境壯語研究:壯語壯文研究》是2013年12月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小奕。內容簡介 壯族先民自古以來就生活在今中越邊境地區一帶。自1078—1084年中國宋朝與交趾李朝劃定兩國邊境以後,這一民族共同體成為跨境民族,後來分別發展成我國的壯族和越南的岱族、儂族等民族。我們總稱這些來源相同的民族為跨境壯族...
壯語有南北兩大方言,但語法結構、基本辭彙大同小異;南北兩大方言大致以鬱江和右江為分界線,延伸到雲南省文山州的廣南、硯山一帶;北部方言約占壯族人口的2/3,劃分為8個土語區,即邕北土語、右江土語、桂邊土語、柳江土語、桂北土語、紅水河土語、邱北土語、連山土語;南部方言約占壯族人口的1/3,劃分為5個土...
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歷史上,曾仿漢字創造了方塊壯字,稱“土俗字”。解放後,創製了拉丁字母的壯文,並逐步推行。壯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從壯族聚居的柳江、來賓等地發現大量原始文化遺址,證明遠在舊石器時代的後期,這一帶就有人類居住。據古籍記載,最早居住在今廣西...
《壯語言文學探索1:紀念壯語言文學學科重要開創都張元生教授》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錦芳。書名 壯語言文學探索1:紀念壯語言文學學科重要開創都張元生教授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0月1日 開本 16 開 裝幀 平裝正品...
三、書寫壯語地名 四、記錄碑文 五、日常生活方面 第二節 拼音壯文 一、字母表 二、聲母表 三、韻母表 四、聲調錶 第二章 壯語文在雙語教學中的使用情況 第一節 廣西壯漢雙語教育重要政策檔案 一、重要檔案 二、總體要求 三、主要任務 四、保障措施 第二節 壯漢雙語教學開展情況 一、壯漢雙語教育發展歷程 二...
具體包括壯族歷史足跡、壯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壯文、壯語、壯族的青銅文化、歌墟的起源及其發展、壯族原生型民間宗教、壯族傳統藝術概觀、壯族文學的發展歷程與展望等內容。全書介紹壯族歷史文化研究的近期新成果,是一部較系統完整研究壯族歷史文化領域的論著,可供相關專業師生及研究人員參閱,也可供圖書館、資料室...
泰語與上思壯語聲母演變比較探析 壯泰語的狀語類型以及標誌詞的比較研究 壯語標準音與越南語語音比較研究 現代漢語與越南語形容詞ABB式的對比研究 越、漢語中“水”觀念的語言世界圖景對比分析 從語言與文化角度淺談“龍”在漢越成語中的表征意義 中越邊境多族群語言接觸與交融的調查研究 越南語複合詞之淺析 其他研究 ...
《跨境壯語研究(壯文版)》首次對跨境壯族所使用的語言——跨境壯語展開研究,旨在探明影響跨境壯語的各種因素及其作用機制;解釋跨境壯語得以保持一致的原因;觀察跨境壯語差異,尋找變化規律。圖書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 中越跨境壯族與壯語 第二節 前人研究綜述 第三節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第四節 本課題基本...
二、壯語動詞的語法化 三、壯語量詞的兼類功能 四、壯語形容詞的順使動和逆使動 五、壯語特有補語類型 六、壯語雙義詞組 七、壯侗語無系詞判斷句 八、壯語量詞的主體來源 九、壯侗語數詞探源 第四章 文字研究(以壯文字為代表)一、方塊壯字 二、拼音壯文 第五章 語言與文化研究 一、從ni:k8的雙重意義看...
壯文——壯族人民可以迅速掌握的信息載體 漢語文和南方民族文字功能互補初探 壯文與漢文功能各不同(壯文)一個戰略性的任務 推行壯文思想障礙剖析 文字篇 壯族的語言文字 壯族三種文字嬗變及其命運的思考 先秦壯族古文字探略 古壯字及其文獻新探 古壯字文獻及其價值 古壯字文獻 壯族語言文字 推行篇 壯文推行現狀簡述 ...
主要從事壯語、壯漢雙語教學和研究,壯族文化研究。講授課程 講授過壯語,壯語方言概論,語言學概論等課程。獲獎記錄 《壯語方言概論》獲廣西教委二等獎及廣西社聯三等獎、《壯語簡志》合作,獲中國社科院優秀成果獎,《柳江壯語調查》獲廣西社聯三等獎,《壯族》主筆主編,獲廣西民族研究學會一等獎,《關於提高壯族地區...
1933年3月26日出生於四川省資中縣,1952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東語系,同年底因院系調整轉入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語文系。1956年畢業後參加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工作隊第一工作隊,到廣西從事壯語調查和壯文研究,後留在廣西壯文研究指導委員會研究室工作。1980年調到中南民族學院(現中南民族大學)。論文...
歐陽覺亞長期從事中國南方少數民族語言和粵方言的調查研究。五十年代初調查過廣東西部沿海一帶蛋民的語言。參加工作以後,1954年至1956年陪同北大袁家驊教授在桂西各地調查過壯語方言和設計壯文方案,在壯文學校任職,培養壯文研究人員和教學師資。1956年參加海南黎語方言調查,與王均教授和嚴學君教授設計黎文方案,編寫黎漢...
陸瑛,高級講師,壯族。曾用名陸華記,字特泉,筆名曉嵐。1935年12月生於廣西武鳴縣共濟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喪父,靠孀居之母賣柴送讀,寒窗酸楚,才思敏捷。人物簡介 陸瑛,高級講師,壯族。曾用名陸華記,字特泉,筆名曉嵐。人物生平 1956年廣西民族學院畢業後,參加壯語調查、修訂壯文方案和壯文試點教學工作,...
他在廣西工作期間,先後被選為自治州和自治區人民代表及政協委員,擔任廣西壯文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廣西壯文研究室副主任職務。1962年,他帶領民族研究所專門小組,深入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進行水族調查研究,寫出20萬字的《水語簡志》。此後獨自或與人合作發表了《壯語簡志》、《壯語及壯漢人民怎樣互學語言》、《...
他數十年如一日,潛心於壯族語言研究和新創文字的設計和推行。他發表了對壯語方言的劃分、基礎方言的選定、標準音的確定、詞語的規範以及壯文的推行等問題的研究很有影響力的論文。《王均語言學論文集》收入的《壯文創製和修訂中的若干問題》,《壯文工作漫話》,《壯語中的漢語借詞》是其有代表性的論述。 王均先生...
男,1926年11月生,廣西壯族自治區扶綏縣人,壯族。廣西民族出版社原大、中教材編譯室主任、編輯 男,1926年11月生,廣西壯族自治區扶綏縣人,壯族。廣西民族出版社原大、中教材編譯室主任、編輯。畢業於廣西大學中文系語文專科,當過中學教師,1954年秋,參加壯語調查工作,繼而參加創製壯文方案和整理壯語辭彙及語法...
《深情重於山》是連載於紅袖添香網的一部言情小說,作者是路漫。內容簡介 深情重於山 這是用拼音壯文正式發表的第一部敘事長篇壯語山歌。 王任光同志是都安瑤族自治縣大興鄉骨龍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兼民兵營教導員。1999年1月2 日在帶領民眾劈山修路,執行危險地段爆破任務時,不幸墜下50多米深的懸崖以身...
羅賢,男,壯族,1968年9月生,廣西來賓人,1989年7月參加工作,199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廣西區委黨校大學學歷。 現任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政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市自然資源局 黨組書記。人物履歷 1987.09--1989.07 廣西壯文學校壯語專業學習 1989.07--1990.04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縣良江鄉司法助理 1990....
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南北兩個大方言,但語法結構、基本辭彙大體相同。南北兩大方言大致以鬱江和右江為分界線,延伸到雲南省文山州的廣南、硯山一帶。北部方言約占壯族人口的2/3,劃分為8個土語區,即邕北土語、右江土語、桂邊土語、柳江土語、桂北土語、紅水河土語、邱北土語、連山土語;南部方言約...
(三)執行上級制定的民族語言文字翻譯工作的管理規定,管理本市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翻譯工作,負責本市使用壯漢兩種文字書寫牌匾、公章、地名標誌、橫幅標語等的壯文翻譯和審定工作。(四)負責全市民族語言文字的理論研討和學術交流等科研工作。開展壯語地名、古壯字、山歌和壯語方言土語的調查研究,調查了解我市民族語言...
推進壯文壯語發展 1955年4月27日,廣西僮族文字問題座談會在南寧舉行,討論了僮語的基礎方言、標準音和文字方案問題。1955年12月10日,僮文方案(草案)公布。1956年3月19日,廣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州壯文學校在武鳴成立,州長覃應機兼任校長。該校的任務是培訓壯文幹部,推行壯文。第一期學員1100人,為自治州在職幹部、...
歐陽覺亞長期從事中國南方少數民族語言和粵方言的調查研究。五十年代初調查過廣東西部沿海一帶蛋民的語言。參加工作以後,1954年至1956年陪同北大袁家驊教授在桂西各地調查過壯語方言和設計壯文方案,在壯文學校任職,培養壯文研究人員和教學師資。1956年參加海南黎語方言調查,與王均教授和嚴學君教授設計黎文方案,編寫黎漢...
1961年大學畢業後,先後乾過報紙記者編輯、幹部職工教師、中學教師和壯文教師。較精通漢文和壯文,先後寫過新聞、通訊、論文等,漢壯語互譯較熟悉。曾在廣西區內外有關報刊發表文章多篇。例如,通訊《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們》、鄧小平《關於農村政策問題》(漢譯壯)、論文《試論壯文在中國小的教學問題》(壯文)、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