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場

壇場

壇場,漢語辭彙。

拼音:tán chǎng

釋義:

1. 古代設壇舉行祭祀、繼位、盟會、拜將等大典的場所。

2. 法壇。佛家講經說法之所。

3. 指政壇,政治舞台。

壇場是義和團的基層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壇場
  • 拼音:tán  chǎng
  • 釋義義和團的基層組織
  • 出處: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相關連結,

詞目

壇場

拼音

tán chǎng

引證解釋

1. 古代設壇舉行祭祀、繼位、盟會、拜將等大典的場所。
《史記·封禪書》:“諸祠各增廣壇場,珪幣俎豆,以差加之。”
《漢書·高帝紀上》:“於是 漢王 齋戒設壇場,拜 信 ( 韓信 )為大將軍。”
《後漢書·劉玄傳》:“眾雖多而無所統一,諸將遂共議立 更始 為天子。二月辛巳,設壇場於 淯水 上沙中,陳兵大會, 更始 即帝位,南面立,朝羣臣。”
《南齊書·禮志上》:“息殿去壇場既遠,郊奉禮畢,旋幸於此。”
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年十六時作)》:池籞呈朱雁,壇場得白麟。酹金光照耀,奠璧彩璘玢。
宋 歐陽修 《太清宮燒香》詩:“壇場夜雨蒼苔古,樓殿春風碧瓦寒。”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三回:“遂不聽目夷之言,傳檄征會。先遣人於盂地築起壇場,增修公館,務極華麗。”
王闓運 《序》:“ 乾隆 分治,剏立壇場。”
2. 法壇。佛家講經說法之所。
唐 柳宗元 《南嶽般舟和尚二碑》:“佛法至於 衡山 ,及 津大師 始修起律教,由其壇場而出者,為正法。”
唐 皇甫冉 《送延陵陳法師赴上元》詩:“ 延陵 初罷講, 建業 去隨緣。翻譯推多學,壇場最少年。”
清 袁枚 《新齊諧·陳紫山》:“ 陳 目且瞑,強起張目答曰:‘來原無礙,去亦何妨?人間天上,一個壇場。’言畢,跏趺而逝。”
3. 指政壇,政治舞台。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五章:“凡登壇場而執政者皆男子也。”

相關連結

壇場,又稱壇廠、壇口、拳場或拳廠。義和團的基層組織。壇場大多設於寺、廟、庵、觀,或其他公共場所。設壇又稱安壇、鋪壇或設廠。各壇場大都供奉有他們崇拜信仰的神靈人物或歷史名人武將等,壇場門前豎立寫有“扶清滅洋”或“義和神拳”等字樣的旗幟。早期加入義和團的人,要舉行儀式,拜香明誓。各壇的首領,一般稱大師兄、二師兄等,幾個壇場組成一個總壇,總壇的首領,一般稱老師,也有稱團首或祖師的。各壇場人數不定,少者數十人,多者百人,甚或上千人。各總壇間沒有隸屬關係,若需聯合行動時,可向兄弟總壇傳送請帖,往往傳單一出,千人立聚,由有威望的老師統一指揮。壇場有文壇、武壇之分。文壇負責運籌謀劃,撰寫文告,管理財糧,接待聯絡等;而武壇則習武練拳,衝殺打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