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仙卷》是南宋趙孟堅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現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水仙卷
- 作者:趙孟堅
- 創作年代:南宋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規格:縱24.5厘米,橫674.2厘米
- 現收藏地:天津藝術博物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幅《墨水仙卷》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水仙花的世界。一簇簇水仙,生長在一個稍有起伏不平的丘坡上,小草零散地點綴在水仙叢中。畫中的水仙雖然不計其數,但大致有二組,前者少而疏,後者多而密,正處茂盛時期,盛開的花朵,大大小小,姿態不一,在繁茂葉子的遮掩中爭露,十分鮮活水靈,香味四溢,花葉片片嬌嫩,有的平行展開,有的勁挺向上,有的交叉疊搭,有的則直伸卷外,縱橫交錯,繁而不亂:卷畫展示間即有長葉輕拂,頗有滿紙風動的情趣。
創作背景
“梅、蘭、竹、菊”四君子,是文人畫中的常見題材,因為它們具有“清高秀雅”的品格,被世人讚譽。水仙者,“有水即成仙”,只要有清水和適宜的溫度,就能生芽開花,它的花朵似梅花一樣清秀,花色白中帶黃,香味幽淡,又有窄長的葉片,具有蘭花的飄逸。所以也被文人畫家作為題材之一。趙孟堅是南宋時傑出的“文人畫”畫家,繪畫內容多為松、竹、梅、蘭、石、水仙等。他有《梅譜》、《歲寒三友》等名跡傳世,他的《白描水仙圖》長卷確實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藝術鑑賞
此卷墨水仙,布局疏密相間,繁而不亂,疏而不散。整體布局處理得自然、和階,無任何雕琢之嫌。其葉與花全用白描的手法,作者用勁挺勻淨的線勾出外形輪廓,而後在中部以淡墨渲染,分明陰陽向背。再輕點花蕊,層次分明,姿態如生,造型瀟灑縱逸,清麗淡雅,把水仙那種當風搖曳、婀娜多姿的神態表現出來,極富情致:從此卷中可以見到水仙與松、竹、梅、蘭、石等同樣是幽雅之物。作者所畫的水仙與蘭花同樣具有“清而不凡,秀而雅淡”,畫法獨創一格,見款“彝齋”二字-元湯匣《畫鑒》中曾云:趙孟堅“畫梅、竹、水仙、松枝、墨戲皆人妙品,水仙為尤高。”他傳世的作品很罕見。此《水仙圖》長卷,保存完好,足以代表他的藝術成就。成為我們研究趙孟堅作品筆墨風格及構圖布局的典型文物。此捲圖後有作者題詩一首,款“子同”,鈐“子固”、“彝齋”二印。此長卷後經數百年,文人墨客多有留名,其中有清高宗弘曆,元代潘純、張模、劉笏、張伯淳等名士,明代項希憲、杜瓊也在畫中留下印跡,從而使此長卷融書法、繪畫、篆刻、詩文於一體,交相輝映、珠聯璧合,成為一件極其難得的珍品。裹首有清高宗弘曆行書題簽:“趙孟堅白描水仙真跡”、“神品”,引首題行書“群玉凌波”四字,前隔水題行書四字。另有元初廉希憲收藏印,入清為內府收藏。
作者簡介
趙孟堅(1199—1264,一作1199—1267),南宋畫家。字子固,號彝齋居士.海鹽(今屬浙江)人。晚年隱居秀州(今浙江嘉興)廣陳鎮,宗室,系出安定郡王,太祖十一世孫。理宗寶慶二年(1226)進士,曾為湖州掾,人轉運司幕,知諸暨縣,嗣為御史所劾,罷歸;後曾在賈似道處作幕僚。能詩,善書法,工畫水墨梅、蘭、竹、石,取法揚無咎;尤精白描水仙,筆致細勁挺秀。趙孟煩評他:“所作墨花,於紛披側塞中而就條理,亦一難也。”為人修雅博識,人比之米芾。有時東西遊適,舟中僅留一榻憇息之地,余皆所挾雅玩之物,意列吟弄,至忘寢食,岸人知為趙子固書畫船。嘗得姜白石所藏定武本楔帖,夜泛風起,舟不能用,他手持禊帖,立淺水中,對人說:“蘭亭在此,余不足問。”因題於卷首:“性命可輕,至寶是保。”傳世作品有《白描水仙圖》卷、《墨蘭圖》、《歲寒三友圖》冊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