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微如塵,輕如塵,浮如塵,飄如塵,《塵與光》關注的是如塵的人與物以及他們的際遇。那些卑微的人與物、那些在潮流一樣的奔跑中的停滯者和逆行者,他們在從生到死的旅途中所遭遇的跌宕、輾轉、悲欣、憂懼、困惑、無助,固然是他們自己的命運,但也不可否認,“他們”亦是無數個“我們”。作者以親歷者、旁觀者乃至拾遺者的身份,於細緻審視和剔除中,延伸著語言的觸角,意在從細微之處觸摸人性的善與惡、命運的喜與悲。雖然所述皆是大時代里的卑微小事,但卻賦予這些小事不尋常的光芒。
作品目錄
|
|
第一輯:只看到了一些背影 散落鄉間的詩人 關鍵字里的父親 香火 守夜人 刻碑人 麥田裡的母親 床上的祖先 | 第二輯:秘密正被器物泄露 刀具志 教學點 小旅館 六畜凋敝 手握蒼耳 無法平視的草垛 鄉村客車 燈下 | 第三輯:這場戲短暫又漫長 驛馬與夢境 水中的村莊 身後之事 為名所困 去縣城 隱秘的河流 大地契約 |
作品鑑賞
在題材擇取方面,《塵與光》多取材鄉野,但始終是納入到縣城背景之下的,作者並非一意低吟鄉土行將消逝的輓歌,而更多是考量在均質邏輯的城市化進程之下,縣城作為連結鄉村與都市的緩衝地帶,對於大多數國人的鄉土回憶與都市想像到底提供了什麼,又如何塑造自我的身份意識。作者關注的焦點是那些在潮流一線的奔跑中的停滯者和逆行者,他著意於選取那些被人廢棄不用的“邊角料”,常常以“物”破題,以被俗常生活、散漫時光忽略或拋棄的小事物、小片段、小情節入手,揭開一類事物、一類情懷的隱秘,並在這隱秘中嘗試構建獨特的更為私人化的“一”。從某種層面上講,他似乎是在把自己的創作用“一+全+一”或“小+大+小”概括,但是最終的“一”和“小”並非最初的“一”和“小”的重複,它是沿著思維和內心攀爬的審視人性、物性的“蟲”,在這個過程中,羸弱的它曾嘗試吞噬,最終又用這吞噬集聚起的力量完成了“瘦身”。
在語言架構方面,《塵與光》緊扣生活的脈搏,用思維與敘述的開合,探索散文文本更多的可能性。作者嘗試用散文來記錄,並將詩的屬性融入其中。然而,一味追求詩性的表達,往往會讓作品陷入“單薄”的境地,為了能夠更為沉穩地接近事物、深入內質,他又開始向小說這一文體求援。他一直在嘗試為每一篇文章量身定做一種獨特的氣氛,使這種氣氛能與這篇文章匹配。這種氣氛來源於作品所敘述的內容,更來源於作者與內容進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之後切身的體會。這種寬泛的構思,為整篇文章保留下“留白”的創作機會。
在思想指向方面,“故鄉”始終是作者重要的及物書寫對象,正是因為生於斯長於斯,他將自己的寫作視線投向了自己熟稔的本鄉本土,他沿著自己的血脈向故鄉深處回溯,於草木之間巡行,在文字深處抵達。作者在逆時光的尋訪中發現了故鄉隱匿的影蹤,在文字的追溯和重塑中,那些身影生動起來,那些面孔生動起來,一個人甚至一群人生動起來。源自對鄉村生活的深切感受和虔敬之愛,在作者的散文中,人事代謝應時順勢,且生生不息。鄉村變遷、家族歷史、個人經歷,作者不寫滄桑巨變,只寫在歲月的風侵雨蝕中,漸漸遠了的那個鄉村,逐漸舊了的那些事物,並與當下進行觸碰,在時間與時間的對峙或拉鋸中,不斷返回自己、尋找自己,不斷返回故鄉、尋找故鄉。作者的散文從真相入手,讓事物的各個面向顯露,爾後則經過體悟,經過省思,最後抵達精神的高度。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3月9日,山東作協推薦的《塵與光》入選“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二〇二〇年卷。
2021年10月18日,《塵與光》入選中青閱讀9月推薦書單。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劉星元,1987年生,山東蘭陵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
花城》《
天涯》《
鐘山》《
散文》等刊發表作品,多次被《
散文選刊》《
散文海外版》及文學選本轉載。獲孫犁散文獎、長安散文獎、山東文學獎、萬松浦文學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