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綿土是一種黃綿土土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塬綿土
- 土壤亞類:黃綿土
- 土種編號:50467
- 土壤類型:黃綿土
土壤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分布地貌,
土壤描述
1.歸屬與分布 塬綿土,屬黃綿土亞類綿土土屬。主要分布在陝西省白乾山分水嶺以北的黃土殘塬或破碎塬面,海拔900一1100m,以延長、宜川、延川、延安、甘泉、定邊、清澗、吳堡、子洲等縣面積較大。面積33.6萬畝,其中耕地24.2萬畝。 2.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質為黃土,土體深厚,由於地面較平坦,水土流失較輕,耕種歷史悠久,剖面略有發育,為A一C型。全剖面質地均一,為砂質壤土。A層厚約20cm,土色較下層暗,養分和有機質含量也較下層高,有炭渣等侵人體,剖面中、下部有少量石灰假菌絲體。通體石灰反應強烈,碳酸鈣含量12%左右。土壤pH8.5左右,呈鹼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3me/100g土左右。據326個農化樣分析結果統計:有機質含量0.69%,全氮0.054%,鹼解氮35ppm,速效磷5ppm,速效鉀119ppm;有效微量元素含量(n=8):鋅0.4ppm、銅0.51ppm、硼0.21ppm、鐵2ppm、錳4ppm。 3.典型剖面 采自延長縣張家灘鎮上羅皮廟林坪,黃土塬地,海拔856m。母質為黃土。年均溫10℃,年降水量560mm,≥10℃積溫3400℃,無霜期184天。旱耕地。 A11層:0一17cm,淡黃色(乾,25Y7/3),砂質壤土,團塊狀結構,疏鬆,根多,有多量炭渣、瓦片等侵入體,石灰反應強。 A12層:17一23cm,淡黃色(乾,2.5Y7/4),砂質壤土,塊狀結構,較緊實,根較多,石灰反應強。 AC層:23一65cm,淺黃色(乾,2.5Y8/4),砂質壤土,塊狀結構,較疏鬆,根少,有少量石灰假菌絲體,石灰反應強。 C層:65一150cm,黃色(乾,2.5Y8/6),砂質壤土,塊狀結構,較疏鬆,根少,石灰反應強。 4.生產性能綜述 該土種所處地面平緩,土體深厚,疏鬆綿軟,耕性好,適耕期長,適種小麥、玉米、穀子、豆類、薯類等作物,畝產小麥200kg,玉米300一400kg,穀子150一200kg。但土質粗,水源缺乏,灌溉條件差,加之耕作粗放,養分投入少,同時有一定的水土流失,影響作物產量。今後應在塬邊種植喬、灌植物,修築堤埂,平整塬面,減少水土流失;推廣旱作技術,夏季早翻蓄水,秋季深翻保水,春季耙耱提墒,淺耕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增施有機肥,擴大豆類、花生和綠肥種植面積,用養結合,培肥土壤。
主要性狀
全剖面質地均一,為砂質壤土。A層厚約20cm,土色較下層暗,養分和有機質含量也較下層高,有炭渣等侵人體,剖面中、下部有少量石灰假菌絲體。通體石灰反應強烈,碳酸鈣含量12%左右。土壤pH8.5左右,呈鹼性。土壤陽離子交換量3me/100g土左右。
生產性能
該土種所處地面平緩,土體深厚,疏鬆綿軟,耕性好,適耕期長,適種小麥、玉米、穀子、豆類、薯類等作物,畝產小麥200kg,玉米300一400kg,穀子150一200kg。但土質粗,水源缺乏,灌溉條件差,加之耕作粗放,養分投入少,同時有一定的水土流失,影響作物產量。
分布地貌
分水嶺以北的黃土殘塬或破碎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