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港

塞林港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角。歷史上,它是紅海“三大港”之一,與通往麥加的吉達港、通往麥地那的吉爾港齊名。但三大港中,唯有塞林港神秘衰落,漸成廢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林港
  • 所屬地區:阿拉伯半島西南角
基本概況,考古見證,

基本概況

紅海邊的一片沙漠裡,有一處港口遺址——沙烏地阿拉伯的塞林港。歷史上,它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經行的繁華貿易港,後因故廢棄,終被厚厚流沙覆蓋。

考古見證

2018年起,中國和沙特考古人員共同努力,田野考古、水下考古、遙感考古多管齊下,逐漸揭開了塞林港的歷史面紗,喚醒了一段湮沒的絲路記憶與歷史佳話,也為中沙、中阿文明交流續寫亮麗篇章。
公元9世紀至13世紀是塞林港最為繁榮的時期,經海路而來的朝聖者和商人在此登入,前往麥加。有古代旅行家記載,曾在此目睹清真寺、居民建築、集市等景觀。
公元15世紀,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期間,隨行翻譯馬歡等人曾從紅海登岸並前往麥加。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對紅海沿岸風土人情多有記載,並提到所攜物品中有“磁器”。
2016年,中沙簽署《中國-沙特塞林港考古合作協定書》,決定聯合展開塞林港遺址考古。中方考古隊2018年開始在塞林港遺址展開考古調查與發掘。
這一次的聯合考古,確認了塞林港遺址為古代重要的朝聖貿易港,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宋元至明清時期的中國外銷瓷器殘片,再次證明歷史上中國與紅海地區的密切貿易交往。中方考古人員還通過拓印的紀年碑銘準確推斷出遺址年代。
2018年底,中沙聯合考古隊開啟對塞林港遺址的第二次發掘工作。中方考古隊向沙方提交了首次發掘的資料檔案和拓制的40餘方碑銘拓片。中方領隊姜波告訴記者,第二次發掘工作旨在進一步探明塞林港作為朝聖貿易港的歷史內涵和地理信息,並對二號墓葬區進行重點清理測繪。此外,中沙雙方調集7名水下考古隊員,在塞林港周邊開展水下考古調查,了解海港古航道信息,並搜尋沉船等水下遺蹟。
陸地考古發現了大型建築遺址,其中一座可能為清真寺,並發現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群;水下考古發現並確認了泊船的海港和出入港灣的航道;利用無人機的遙感考古發現並確認了被流沙掩蓋的古代季節性河流,這一淡水資源解答了塞林港選址於此的重要緣由。
從這片遺址中,考古隊員清理出銅砝碼、青金石、串珠、瑪瑙、象牙製品、錢幣等,同時還發現了阿拉伯石器、波斯釉陶和來自中國的瓷器,包括宋元時期的龍泉青瓷、景德鎮青白瓷以及明清時期的青花瓷。這些產地各異的精美文物生動展示了塞林港作為古代國際貿易港的歷史畫卷,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早在2000多年前,橫貫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就將中國與阿拉伯地區緊緊聯繫在一起。近些年,中沙文化、文物交流日益密切。塞林港的聯合發掘和所獲成果,為中沙、中阿文明交往史再添新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