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拉耶佛100年
- 作者:【日】梅原季哉
- 原作品:戦火のサラエボ100年史
- 譯者:張大維
-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頁數:220 頁
- 定價:39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2413208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這本書講述了被稱為“歐洲耶路撒冷”的塞拉耶佛這一亞歐大陸交通要道,這一宗教、民族、文化交匯之地*近100年的歷史。該書作者以塞拉耶佛的宏大歷史為經,以居住其中的三個家族的歷史為緯,既展現了塞拉耶佛歷經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南斯拉夫、波赫的百年激盪,又通過三個家族的命運呈現了大時代下個體生命的真實經歷。作者梅原季哉,日本重量級媒體《朝日新聞》歐洲分社社長,十幾年間一直圍繞巴爾幹地區的歷史和戰爭進行採訪。
作者簡介
梅原季哉,《朝日新聞》歐洲分社社長。1964年生人,1988年畢業於國際基督教大學(ICU)教養學部,後進入《朝日新聞》,開始記者生涯。曾以特派員的身份到訪布魯塞爾、維也納、華盛頓等地,後又在國際報導部擔任過編輯部主任等職。
目錄
序章 這裡只有戰爭嗎?
教科書中描寫的暗殺場景
“互相殺戮”並不是歷史的全部
透過平民家史看塞拉耶佛百年
複雜表面的背後
波赫簡史——從古代到20世紀80年代
東西分裂的源頭
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
併入哈布斯堡帝國的版圖
奪得新領土的塞爾維亞
始於塞拉耶佛事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四年間1000萬人死亡
埋下禍根的戰後處理
南斯拉夫王國的誕生
納粹傀儡國的統治
狄托的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路線
“一國之內”
反映國家的真實形象
塞拉耶佛冬奧會,八年後的戰火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南斯拉夫王國時代
20世紀的起點
埋伏在車隊必經之路上
是恐怖分子還是英雄?
抵制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音樂會
追溯百年家史
三代歷史世家,“祖父曾目擊塞拉耶佛事件”
反塞爾維亞人運動
教職被剝奪,遭受嚴酷拷問
“我是歐洲人”
中世紀西班牙逃亡者的後裔
參與塞拉耶佛事件審判的伯父
南斯拉夫王國的統治
塞拉耶佛應有盡有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社會主義時代
納粹的侵略和互相之間的報復
未曾迎合當局的祖父
從塞爾維亞人到“義大利人”
目睹野蠻的暴屍行為
庇護猶太人的義人
不受待見的一家
同狄托的偶遇
民族主義是禁忌
破滅的五環理想
南斯拉夫解體和內戰初期
關於“之前的那場戰爭”的記憶
米洛舍維奇的崛起
600年前的失敗
自由選舉帶來的後果
斯洛維尼亞、克羅地亞獨立
三足鼎立
波赫共和國內聯合執政的垮台
“我們立場不同”
再次響起的槍聲
圍城中的塞拉耶佛
造成悲劇的地形
新南聯盟的形成
膠著之中
和平外交艱難前行
圍城中的生活
生命線——地下隧道
通過藝術進行反抗
同敵人進行的奇妙交流
守護生活
塞爾維亞人即是“惡”嗎?
因“集中營”而備受譴責
從炮擊市場事件到北約空襲
“平庸之惡”
被同胞攻擊的塞爾維亞族教授
塞爾維亞人也遭到了屠殺
不走運的精英
偷偷贈予的警徽
五次逃脫
內戰結束和戰後體制
局勢變化和四個月的停戰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
代頓和平協定與內戰的結束
戰後的歷程
南斯拉夫的完全消失
“失去的二十年”
如何清算過去,如何講給未來
指責國際法庭的被告
將國際司法機構視為“反塞族”工具的風潮
對國際人道法的不理解
“年輕一代更理解我們”
歷史教育也給一線教師帶來壓力
身份確認才是邁向和平的起點
一體化是否取得了進展?
以民族均衡為優先的不正常的政體
比觀察員地位更高的代頓協定
猶太人倖存下來了嗎?
軍隊是罕見的一體化的象徵
不管是在波赫,還是在阿富汗
來到綠茵場上,還管什麼民族
歐洲人和穆斯林的雙重身份
主動皈依伊斯蘭教
被引渡至關塔那摩的“伊斯蘭激進派”
那不是我們的伊斯蘭教
“文明的衝突”並非必然
終章 從文明的十字路口,到普遍的人性
街景中的歷史
這不是“民族紛爭”
延續至今的多樣性和寬容傳統
對日本而言的普遍性意義
同歷史的和解與國際法
不人道罪行無法免責
圍繞戰後“審判”的不和諧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