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斯,W.S.

塞拉斯,W.S.,美國分析哲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拉斯,W.S.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密執安州
  • 出生日期:1912年5月20日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主要觀點,

人物經歷

他以提倡“科學實在論”而聞名。
1912年5月20日生於美國密執安州。青年時期受其父R.W.塞拉斯的批判實在論和進化自然主義的影響。
30年代在密執安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較多地受到劍橋和牛津的分析哲學家的影響。
1938年開始任教,1943~1945年間在美國軍隊中服役,1947年起先後在明尼蘇達、耶魯和匹茨堡大學任哲學副教授、教授,直至1982年退休。
他還先後在牛津、芝加哥、耶魯等大學主持過J.洛克講座、J.杜威講座和E.卡西勒講座,曾擔任美國哲學協會東部分會主席、美國形上學學會主席等職。

主要作品

他寫了大量論文,收集在《科學、知覺和實在》、《哲學的視野》、《哲學和哲學史論文集》、《純粹的語用學和可能的世界》等書中。明顯的影像和科學的影像 

主要觀點

塞拉斯提出的科學實在論的中心問題,是明顯的影像和科學的影像的關係問題。他有時把這兩者的關係表述為觀察框架與理論框架的關係,或者日常知識和科學理論的關係。
他認為,這兩種影像是世界在人類理智上的兩種投影,明顯的影像指的是人在其中開始意識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的那個框架,科學的影像則指那些從假設性的理論構造中得出的影像。從方法論上看,明顯的影像處於優先地位,因為它是科學的影像的基礎。可是,從本體論上說,科學的影像則處於優先地位,因為科學理論中所假設的實體將被證明是世界的最終成分,或者至少可以說,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什麼是世界的最終成分這個問題。“所與”與理論實體 塞拉斯批駁所謂“所與的神話”,否認在認識者和認識對象之間存在著一種直接的認識論聯繫,而這種聯繫一般被認為能提供一種證明其自身為正確的、不需要通過推論就能獲得的知識,它是一切知識的基礎。他承認沒有比日常語言中的觀察框架更加基本的知識層次,但他又認為即使經驗知識具有一個作為基礎的底層,可是這個底層從原則上說仍然可以被另一個嚴格說來沒有觀察謂詞的概念結構所代替。他還從科學理論的正確性中推出理論實體的存在,認為如果我們承認某種理論是正確的,我們就有根據承認這種理論所假定的理論實體是存在的,因為如果沒有所假定的理論實體,就無法用這種理論解釋所觀察的現象。感覺、知覺和思維 
塞拉斯認為,感覺是感知者的一種狀態,它通常是由外界原因引起的。但感覺就其本身而言還不是認識,只有感知經驗的事例才是認識的基本單位。在他看來,知覺是一種比感覺高一級的活動,它包含有概念成分,因為它把感覺的提示統攝於概念之下。知覺與思維是不可分的,因為知覺中也含有思維的成分;但兩者又不是等同的,因為知覺的特徵是它的描述性,而思維的特徵則是它的意向性。思想和語言之間具有相似之處,語言和世界之間也是有相似之處。塞拉斯把前者稱為“意指”,把後者稱為“描繪”。
意義、真理和辯護 在意義理論上,塞拉斯傾向於貫通論的觀點,認為意義不是表示一個詞與某種外界事物的關係,而是表示一個語言項目與另一個語言項目之間的關係。他指出,“某某意指某某”這種句型基本上是一種翻譯程式,表示被翻譯的詞和譯出的詞在語言中具有相同的用法或起著相同的作用。陳述一個詞的意義,就是從詞的功能方面對詞分類。他強調,只有掌握了某個概念所屬的整個概念系統,才能掌握這個概念。在真理問題上,他傾向於基礎論的觀點,把真理理解為語義學上的可斷定性,也就是在我們的概念框架中從語義學觀點對事實所作的一種斷定,它並不表示詞語和世界之間的關係,只有通過“圖像”才能表現語言對象和非語言對象之間的關係。在辯護問題上,他否認有任何自我辯護的信念可以作為經驗知識的基礎,同時也否認一切知識都是通過推理獲得的,主張有一種不是通過推理得出、但又不是自我辯護的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