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李,以其姓氏聚集地及地理位置而命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塘李
- 性質:地名
- 所屬區域:安徽省
- 羅馬字母拼寫:Tánglǐ
塘李,以其姓氏聚集地及地理位置而命名的地名。
塘李,以其姓氏聚集地及地理位置而命名的地名。1地名含義因該村莊李姓居民較多,位於池塘附近,故得名塘李。歷史沿革原名塘頭李,現更名為塘李。1962年屬洪塘大隊;1983年4月體制改革,大隊改村,屬洪塘村;2008年3月隨洪...
塘李鄉 塘李鄉,199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由塘下、李祖兩村組成,故名。歷史沿革 1983年9月塘李公社改稱塘李鄉。1992年撤銷,併入後宅鎮。
義烏市塘李國小,原名稠川學堂,創辦於1902年,1908年(清光緒34年)縣批准立案。稠川學堂創辦人方福祥、方川、方雨亭,是方氏有名望人士,先後有二十餘人當任過該校校長。地址:浙江省義烏市後宅街道川塘村79號 抗日戰爭時期,蘇溪鎮...
《楝塘李先生隱居》是明代詩人盧沄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好山青近屋,曲水上橋低。沙白群鷗集,庭陰雙楝齊。枕書忘歲月,閉戶謝輪蹄。載鶴攜孤棹,尋僧到別溪。作者簡介 盧沄,字宗潤行九號曰月漁為人於䰄體長不...
李子塘 李子塘,1978年廢止 的 地 名 。地名含義 因其村中青石形似李子而得名。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鄧氏從瀏陽來此建村得名,1978年廢除。
小李塘,201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李姓集居,故名。歷史沿革 1961年人民公社化,屬高皇公社高皇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屬高皇鄉高皇村;1992年撤鄉並鎮,屬臨渙鎮李塘村;2007年並村調整,高皇村、李塘村合併,屬新的高皇...
李塘坑 李塘坑是因姓氏及性質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李姓祖先在池塘邊建起房子,後不斷發展,形成村,故名李塘坑。歷史沿革 李塘坑共3戶,於1985年全部遷入本村上村自然村定居,自然村消失。
柿樹崗鄉李塘社區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柿樹崗鄉。位於紫蓬山南麓,由潛南乾渠和姑姑山、雲洞山、馬燕山合抱而成,仙人洞、二郎神腳印等景色怡人。全村現有人口3352人,32個村民組,一個黨總支,下轄土地流轉合作社、富民棉花合作社、...
按照測量規劃好的規格,進行種植塘開挖。在生產上種植塘開挖規格要求寬度80厘米、深度在100厘米以上,開挖時要求把表土與底土分開堆放,以便於定植時對土壤進行改良。定植塘開挖好以後,讓陽光暴曬一個星期左右,利用陽光對土壤進行消毒。一...
益陽十九里李家沖李氏 始遷祖仁興公,因喜益陽山水而自江西吉水遷此。益陽李氏 始遷祖德靈公,明季南遷。1947年三修族譜。益陽侍郎橋李氏 鼻祖瓊公,原居江西南昌縣。三派廷祿,明初自江南遷居湖南長沙楚塘。六世衍為壽、義、秀...
始遷祖慕公,字洪輔,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圳上,元季遷湖南寶慶府邵陽縣,居小東路李慕沖,生三子,長添祿居石鼓塘,次添庫居坳上,三添琳居燕子塘,琳房又分榮、華二小房。清嘉慶21年(1816)始修族譜,同治2年(1863)、...
桐鄉檇李,果形碩大,皮色殷紅,芬芳異常,甘甜鮮美,名列諸李之冠,李中珍品,桐鄉著名的土特產。古代常作進貢帝王之“貢果”,聞名遐邇,檇李原產於古檇李城附近。《春秋》杜預注曰:“吳郡嘉興縣西南有檇李城,其地產佳李故名。”...
桐鄉市百桃鄉桃園村有個檇李園。這李園生長的檇李,果形碩大,皮色殷紅,芬芳異常,甘甜鮮美,名列諸李之冠。檇李果頂微凹之處,有一形似指甲掐過的爪痕,據傳,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記。很早以前的春秋時候,百桃一帶本是吳國與...
15代(之二):李從(孜之次子),字伯順,居江西豐城湖茫,擇地依湖建村,成望族,稱湖茫李氏。從生三子:珪、琮、珝。湖茫李氏三宗是指珪、琮、珝三人之後裔也。珪之裔,稱湖茫宗;琮之裔,稱筱塘宗;珝之裔,稱大陂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