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工業發展史

塑膠工業發展史,從第一個塑膠產品賽璐珞誕生算起,塑膠工業迄今已有120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塑膠工業發展史
  • 塑膠產品:賽璐珞
發展歷史,特點,

發展歷史

其發展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
天然高分子加工階段 
這個時期以天然高分子,主要是纖維素的改性和加工為特徵。
1869年美國人J.W.海厄特發現在硝酸纖維素中加入樟腦和少量酒精可製成一種可塑性物質,熱壓下可成型為塑膠製品,命名為賽璐珞。
1872年在美國紐瓦克建廠生產。當時除用作象牙代用品外,還加工成馬車和汽車的風擋和電影膠片等,從此開創了塑膠工業,相應地也發展了模壓成型技術。
1903年德國人A.艾興格林發明了不易燃燒的醋酸纖維素和注射成型方法。
1905年德國拜耳股份公司進行工業生產。在此期間,一些化學家在實驗室里合成了多種聚合物,如線型酚醛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等,為後來塑膠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04年世界塑膠產量僅有10kt,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工業部門。合成樹脂階段 這個時期是以合成樹脂為基礎原料生產塑膠為特徵。
1909年美國人L.H.貝克蘭在用苯酚和甲醛來合成樹脂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進展,取得第一個熱固性樹脂──酚醛樹脂的專利權。在酚醛樹脂中,加入填料後,熱壓製成模壓製品、層壓板、塗料和膠粘劑等。這是第一個完全合成的塑膠。
1910年在柏林呂格斯工廠建立通用酚醛樹脂公司進行生產。在40年代以前,酚醛塑膠是最主要的塑膠品種,約占塑膠產量的2/3。主要用於電器、儀表、機械和汽車工業。
1920年以後塑膠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德國化學家Н.施陶丁格提出高分子鏈是由結構相同的重複單元以共價鍵連線而成的理論和不熔不溶性熱固性樹脂的交聯網狀結構理論,1929年美國化學家W.H.卡羅瑟斯提出了縮聚理論,均為高分子化學和塑膠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由於當時化學工業總的發展十分迅速,為塑膠工業提供了多種聚合單體和其他原料。當時化學工業最發達的德國迫切希望擺脫大量依賴天然產品的局面,以滿足多方面的需求。這些因素有力地推動了合成樹脂製備技術和加工工業的發展。第一個無色的樹脂是脲醛樹脂。
1928年,由英國氰氨公司投入工業生產。
1911年,英國F.E.馬修斯製成了聚苯乙烯,但存在工藝複雜、樹脂老化等問題。
1930年,德國法本公司解決了上述問題,在路德維希港用本體聚合法進行工業生產。在對聚苯乙烯改性的研究和生產過程中,已逐漸形成以苯乙烯為基礎,與其他單體共聚的苯乙烯系樹脂,擴展了它的套用範圍。
1931年,美國羅姆-哈斯公司以本體法生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製造出有機玻璃。
1926年,美國W.L.西蒙把尚未找到用途的聚氯乙烯粉料在加熱下溶於高沸點溶劑中,在冷卻後,意外地得到柔軟、易於加工、且富於彈性的增塑聚氯乙烯。這一偶然發現打開了聚氯乙烯得以工業生產的大門。
1931年德國法本公司在比特費爾德用乳液法生產聚氯乙烯。1941年,美國又開發了懸浮法生產聚氯乙烯的技術。從此,聚氯乙烯一直是重要的塑膠品種,它又是主要的耗氯產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氯鹼工業的生產。
1939年,美國氰氨公司開始生產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模塑粉、層壓製品和塗料。
1933年英國卜內門化學工業公司在進行乙烯與苯甲醛高壓下反應的試驗時,發現聚合釜壁上有蠟質固體存在,從而發明了聚乙烯。
1939年該公司用高壓氣相本體法生產低密度聚乙烯。1953年聯邦德國K.齊格勒用烷基鋁和四氯化鈦作催化劑,使乙烯在低壓下製成為高密度聚乙烯,1955年聯邦德國赫司特公司首先工業化。不久,義大利人G.納塔發明了聚丙烯,1957年義大利蒙特卡蒂尼公司首先工業生產。從40年代中期以來,還有聚酯、有機矽樹脂、氟樹脂、環氧樹脂、聚氨酯等陸續投入了工業生產。塑膠的世界總產量從1904年的10kt,猛增至1944年的600kt,1956年達到3.4Mt。隨著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等通用塑膠的發展,原料也從煤轉向了以石油為主,這不僅保證了高分子化工原料的充分供應,也促進了石油化工的發展,使原料得以多層次利用,創造了更高的經濟價值。大發展階段 在這一時期通用塑膠的產量迅速增大,聚烯烴塑膠在70年代又有聚1-丁烯和聚4-甲基-1-戊烯投入生產。形成了世界上產量最大的聚烯烴塑膠系列。同時出現了多品種高性能的工程塑膠。
1958~1973年的16年中,塑膠工業處於飛速發展時期,1970年產量為30Mt。

特點

除產量迅速猛增外,其特點是:
①由單一的大品種通過共聚或共混改性,發展成系列品種。如聚氯乙烯除生產多種牌號外,還發展了氯化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共混或接枝共聚改性的抗衝擊聚氯乙烯等。
②開發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工程塑膠新品種。如聚甲醛、聚碳酸酯、ABS樹酯、聚苯醚、聚醯亞胺等。
③廣泛採用增強、複合與共混等新技術,賦予塑膠以更優異的綜合性能,擴大了套用範圍。1973年後的10年間,能源危機影響了塑膠工業的發展速度。70年代末,各主要塑膠品種的世界年總產量分別為:聚烯烴19Mt,聚氯乙烯超過100kt,聚苯乙烯接近80kt,塑膠總產量為63.6Mt。1982年開始復甦。1983年起塑膠工業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產量達72Mt。目前,以塑膠為主體的合成材料的世界體積產量早已超過全部金屬的產量。中國塑膠工業的發展 1921年上海勝德賽珍廠(現勝德塑膠廠)開始生產賽璐珞製品,以後又陸續建立了健華、永和、國光和中興等廠,1926年上海勝德賽珍廠開始生產酚醛樹脂及模塑粉(電木粉)。
1949年中國塑膠產量約400t左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酚醛塑膠等熱固性塑膠有所發展,1958年自行研究設計的第一套聚氯乙烯年產3kt的生產裝置在錦西化工廠建成投產,這是中國塑膠工業進入一個新時期的標誌。
1960年,上海建成年產500t聚苯乙烯生產裝置;1965年,上海高橋化工廠以千噸級規模生產高密度聚乙烯;1970年,年產3.5kt高壓法聚乙烯裝置和年產5kt聚丙烯裝置開始在蘭州化學工業公司投入生產。1965年塑膠總產量為97kt。1970年增至176kt。
70年代以後,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遼陽石油化纖公司和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等幾個大型石油化工企業的合成樹脂生產裝置相繼投產。
1982年合成樹脂的年產量突破百萬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