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里是明末清初建成,命名為堰里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堰里
- 羅馬字母拼寫:Yànlǐ
- 性質:歷史地名
- 歷史地名:江蘇省
堰里是明末清初建成,命名為堰里的地名。
堰里是明末清初建成,命名為堰里的地名。地名含義因該村坐落在堰邊,故而得名。歷史沿革明末清初形成。2007年拆遷,地名消亡。1...
龍堰里 龍堰里,2003年版《嘉善縣地名志》有記載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龍堰港狹窄又長,北面出港口有一條堰,堰似泥龍,村坐落於堰南,故名龍堰里。歷史沿革 明正德《嘉善縣誌》有龍堰港記載。
堰里村村民委員會是由黃埭鎮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時定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相傳早年該地四周是河,有一大戶人家,為防水澇,出資築土堰,故名。歷史沿革 1954年建初級社,1956年建高級社,1957年為黃埭鄉向前第十八社,1958年9月為黃埭公社第七大隊所管。1983年7月恢復鄉管村體制,建黃埭鄉堰里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
西堰里,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為阻擋吳淞江等外圍水淹沒村莊田地,東堰里村兩頭築壩,因地處在西壩頭,故名“西堰里”。歷史沿革 秦時設吳郡,屬吳縣車坊屬地,清雍正二年(1724),為元和縣車坊屬地。中華民國元年(1912),建車坊鄉,屬吳縣車坊鄉屬地。解放後1950年設車坊區,受該區管轄。1957年撤...
長”欄位河堤始於今金剛里一帶。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汾河決口,水淹入城內,而這段河堤卻安然如故。人們讚譽此段工程堅固,稱為“金剛”堰。又說,築堤時以粗瓷大瓮為基礎,故俗稱“金缸”堰,後變成金剛堰。解放後,修路時曾在此掘出瓷瓮殘留物。八十年代初期,在金剛堰一帶建成宿舍區之後,即以為名。
東堰里 東堰里,是位於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朝前路西的道路。 東堰里位於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朝前路西,東南起錢家田路、至西北折北至東方大道南側無名道路 指稱道路長約1400米、寬18米 。
堰,漢語一 級字 ,讀作堰(yàn),五筆是FAJV,倉頡是GSAV,其本義為攔河壩。詳細釋義 (參考資料:)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於扇切《正韻》於幰切,𠀤音𣈿。壅水為埭曰堰。《楊佺期洛陽記》千金堰在洛陽城西,堰上有谷水塢。《沈約·三月三日詩》東出千金堰。又石闥堰在石堨。
堰塘是由人工修建的簡易堤壩,用於儲存雨水或少量山水、溝水等,用於農業灌溉、養殖、洗衣、洗澡用的水塘。在亞洲,堰塘常見於農村的田野、小區之內;在歐洲,堰塘經常見於城堡之中。解釋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唐〕楊師道《春朝閒步》...
堰里沖 堰里沖是重慶市地名,因地理位置而得名。地名含義 此村臨近堰河中斷,居民在此聚居,故名。歷史沿革 該居民點於1949年前民眾聚居於此,人口的遷徙,退耕還林等因素的影響,此地名慢慢消失。
它山堰宋嘉定七年(1214年),程覃代理縣令,因堰上沙壅水滯,特捐田40畝,委鄉中強幹之人,掌其租入作為役夫工資,組成了掏沙疏浚機構,對堰上堰下的河道進行常年疏浚。 宋淳祐二年(1242年),郡守陳愷為防內港淤積,於堰西北150米處建回沙閘。 宋寶祐間(1255年左右),刺史吳潛置三壩於鄞江鎮東(距堰里許),...
桑機堰 桑機堰因堰里種有桑樹,村民在此養雞,“雞”與“機”諧音,而得名的地名。歷史沿革 自得名起直到2006年註銷。地名含義 因所處地理位置及地物故名。
民國時期,對西興閘至錢清堰計45裏運河,進行護岸整治和利用。建國後,小礫山翻水站的建成,使富春江淡水進入蕭紹運河,蕭紹運河從此“久雨泄水快,旱時水更滿”,常年穩定在合理水位上,不僅有利排灌,而且更放便了運輸。今衙前吟龍村有“楊公第一橋”遺蹟,就是明萬曆年間蕭山縣楊鐸將吟龍閘改建而成的六孔...
大堰 大堰是安徽省的地名,羅馬字母拼寫為Dàyàn,以其標誌性地物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村里古時有堰,故得名。歷史沿革 1984年屬馬槽鄉馬槽村;1992年2月改屬湯池鎮馬槽村;2003年牛沖村併入馬槽村,屬之至今。
大堰塆,因此地有一口大堰,故而得名的地名。 [1] 中文名 大堰塆 性質 地名 所屬地區 湖北省 羅馬字母拼寫 Dàyànwān 目錄 1 地名含義 2 歷史沿革 大堰塆地名含義 編輯 播報 “大堰”指大的堰塘,“塆”指山溝里的小塊平地(多用於地名),亦指山村。 大堰塆歷史沿革 編輯 播報 明弘治十一...
清波堰 清波堰是四川省的地名,因地理位置而命名。地名含義 因此處以前是一個堰,堰里的水很清澈,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現已不存在,已消 失。
東臨風光秀麗的馬陵山,沭河從村中穿過,交通便利,全村居住326戶人家,人口1300人。全村總面積2016畝,耕地面積1812.34畝,村中私營企業一個以種植業和養殖業主,村民姓氏以李,孫,許三大姓為主,其中李姓最多。該村建清乾隆年間,曾稱作歸義。後因村被圈在新沭河堰內,改稱堰里,演化為埝里。
堰塞湖yàn sè hú (堰:是指較低的擋水建築物。塞sè 通“僿”,實、堵、填充空隙,用於書面詞語中,此處意為“堵塞”。) 英文翻譯:barrier lake, dammed lake, quake lake (推薦用 barrier lake。)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磧物或由地震活動使山體岩石崩塌下來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
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築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40縣(市、區)1130萬餘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點企業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遊、環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