堌陽大響

堌陽大響是珍貴的民間音樂藝術,它由古代軍樂和民間社火兩部分組成。主要樂器有戰鼓(大鼓)、銅器、尖子號(角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堌陽大響
  • 發源地:蘭考縣堌陽鎮
  • 組成部分:古代軍樂和民間社火
  • 主要樂器:戰鼓(大鼓)、銅器、尖子號(角號)等
藝術簡介,藝術特徵,

藝術簡介

堌陽鎮在周朝是戴國屬地。《春秋》記載,公元前713年,鄭莊公借百面戰鼓、百支角號之聲鼓舞將士衝鋒陷陣,在戴國境內殲滅了蔡、衛宋三國之師,並將戴國消滅。後來,這種軍樂流傳到民間,老百姓在農閒或過節的時候,為了活躍節日氣氛,慶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擂響戰鼓,敲著銅器,吹著尖子號,玩耍各種形式的民間遊藝。自周朝以來,一代一代人通過口傳身授,將這種藝術形式傳承至今。

藝術特徵

堌陽大響是由周文王發明的戰鼓演變而成的,敲起來氣勢磅礴,節奏強烈,聲音厚重深沉。其鼓點有古戰場頭(包括大戰場頭和小戰場頭)、雙羊抵頭、神龍擺尾堌陽大響至今延續著周朝擂戰鼓的原則,要求擂鼓者面部表情嚴肅鎮靜,雙腳穩紮大地,不得嬉皮笑臉,用心不專,不得胡亂遊走,轉身扭腰,故作醜態。擂鼓者的神情、架勢和擂出的鼓聲既充分表現周人的大氣威猛,又表現了中原人粗獷豪放的性格。尖子號又稱角號,是製造氣氛的配奏樂器,它下部呈喇叭形,頸長而細,頂部有一小圓筒子,中開細孔。其他銅器主要有開道鑼、大鑼、二鑼、虎音鑼、武音鑼、大鐃、大鑔、運算元等,這些銅器均是製造氣氛的打擊樂器堌陽大響中的社火包括高蹺、旱船、舞獅子、撲蝴蝶、秧歌、馬護輪和舞火龍,聲勢龐大1990~2003年,參加堌陽大響表演者逐漸增加,隊員近400人,大部分由中老年人組成。每逢傳統節日和農閒季節,大響隊員們為當地民眾演出,主要目的是增加節日歡樂氣氛、活躍民眾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