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線炎症標誌物與糖代謝異常關係的前瞻性佇列研究》是依託蘇州大學,由張紹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線炎症標誌物與糖代謝異常關係的前瞻性佇列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紹艷
- 依託單位:蘇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炎症和內皮功能異常可能是糖代謝異常的新危險因素,但關於炎症和內皮功能標誌物與糖代謝異常關係尚缺乏人群研究證據。本研究將在已獲得的2589例蒙古族人群環境危險因素以及炎症和內皮功能標誌物C-反應蛋白、細胞間黏附分子-1、E-選擇素和血管緊張素Ⅱ等基線資料和血標本的基礎上,進一步檢測人群基線炎症和內皮功能標誌物白介素-6、內皮素-1、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和一氧化氮。採用前瞻性佇列研究方法,對人群進行糖代謝異常的隨訪觀察,尋找與糖代謝異常相關聯的炎症和內皮功能標誌物,探討這些標誌物以及這些標誌物間、標誌物與環境危險因素間的互動作用與糖代謝異常的關係。本研究將為炎症和內皮功能異常與糖尿病的病因學關係提供重要的人群證據,也將為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策略提供新思路。
結題摘要
研究目標:檢驗炎症和內皮功能標誌物C-反應蛋白(CRP)、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 、E-選擇素(E-selectin)、血管緊張素II(Ang II)、白介素-6(IL-6)、內皮素-1( ET-1)、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與糖代謝異常的關係。研究方法:在已獲得2589例蒙古族人群CRP、ICAM-1、E-Selectin和Ang II等基線資料和血標本的基礎上,進一步檢測IL-6、ET-1、Hcy、vWF 和一氧化氮。對基線血糖正常人群進行糖代謝異常的隨訪觀察,採用Logistic回歸模型估計這些標誌物對糖代謝異常發病的比值比。結果:1、在蒙古族人群中,自基線(2003)至2014年,糖代謝異常總的累積發病率為38.07%,發病密度為3498.2/10萬人年。糖尿病累積發病率為8.92%,發病密度為819.7/10萬人年;糖尿病前期累積發生率為29.15%,發病密度為2678.5/10萬人年。2、傳統危險因素中的年齡、中心性肥胖、BMI,收縮壓、HOMA-IR、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與糖代謝異常發病相關聯;超重與心率快(>=80 次/分)共存增加糖尿病的發病危險。3、C-反應蛋白、ICAM-1和E-selectin與糖尿病的發病呈關聯關係,與最低分位者相比,C-反應蛋白、ICAM-1和E-selectin最高分位者發生糖尿病的比值比(95%CI)分別為1.72(1.06-2.78), 2.18(1.41-3.36)和2.03(1.31-3.15)。這些標誌物水平升高的聚集與糖尿病的發病相關聯,與沒有任何一個標誌物水平升高者相比,有3個或3個以上的標誌物水平升高者,發生糖尿病的比值比為1.97 (1.04-3.74)。vWF水平升高可能與糖尿病相關聯,vWF最高分位者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最低分位者的1.68(0.97-2.93)倍。結論:蒙古族人群炎症和內皮功能異常與糖代謝異常的發病危險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