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史:最初的三千年

基督教史:最初的三千年

《基督教史:最初的三千年》是2024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督教史:最初的三千年
  • 作者:[英]迪爾梅德·麥卡洛克
  • 譯者:朱偉斌
  •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頁數:1144 頁
  • ISBN:9787518814466
  • 定價:218.00 元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對人類歷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本書不僅描述了基督教歷史上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宗教組織和靈性生活,而且描述了它如何改變政治和人類社會。
本書作者行文的足跡遍及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3世紀的印度、7世紀的大馬士革以及20世紀的舊金山、韓國。他是“遊歷”最廣的基督教歷史學家之一,他所傳達的地域感與他所傳達的思想力量一樣引人注目。他以不同於前人的方式介紹了基督教歷史的發展。這是第一部真正的基督教全球史。

圖書目錄

引 言 1
第一部 千年緣起(約公元前 1000—公元 100 年)
1 希臘與羅馬(約公元前 1000—公元 100 年)
希臘的發端 17
希臘化時期的希臘 35
羅馬與羅馬帝國的到來 38
2 以色列(約公元前 1000—公元 100 年)
其民其土 44
被擄及之後 59
第二部 一教一信一主?(公元前 4—公元 451 年)
3 十字架上的彌賽亞(公元前 4—公元 100 年)
緣起 73
成年耶穌及其公共活動 78
十字架刑與復活 87
新方向:大數的保羅 92
《約翰福音》與《啟示錄》
98
猶太人起義與耶路撒冷的終結 102
4 劃定邊界(50—300 年)
教會的形成 107
另一種身份:諾斯替主義與馬西翁主義 116
正典、信條、事工與大公性 121
孟他努主義:重振與遭到打壓的先知 132
查士丁、愛任紐與德爾圖良 135
亞歷山大城的神學家:克雷芒與奧利金 141
5 君王:是敵是友?(100—300 年)
教會與羅馬帝國(100—200 年) 149
3 世紀的帝國危機 160
從迫害到迫害(250—300 年) 165
國王與基督徒:敘利亞、亞美尼亞 169
6 帝國教會(300—451 年)
君士坦丁與上帝 182
修道活動的開端 193
君士坦丁、阿里烏斯與唯一神(306—325 年) 203
從尼西亞會議到卡爾西頓會議及其異見人士 207
一性論與聶斯托里 214
第三部 消失的未來:東方與南方(451—1500 年)
7 藐視卡爾西頓:亞洲與非洲(451—622 年)
一性論及其傳教 223
衣索比亞:基於“結合”的基督教 232
東方教會(451—622 年) 237
8 伊斯蘭教:大洗牌(622—1500 年)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到來 247
伊斯蘭教與東方世界 253
中國教會 258
蒙古人:新希望與大災難 261
伊斯蘭教與非洲教會 267
第四部 羅馬出人意料的崛起(300—1300 年)
9 拉丁基督教的形成(300—500 年)
教宗的羅馬(300—400 年) 279
士紳的宗教(300—400 年) 286
西方教會的塑造者:奧古斯丁 291
西方的早期修道活動(400—500 年) 302
10 拉丁基督教世界:新邊疆(500—1000 年)
更換盟友:羅馬、拜占庭和其他 309
歐洲北部地區的傳教活動(500—600 年) 319
服從羅馬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其他改宗者(600—800 年) 328
查理曼、加洛林王朝與新羅馬帝國(800—1000 年) 335
11 皇帝教宗,誰為共主?(900—1200 年)
修道院院長、戰士和教宗:克呂尼的遺產 352
基督的代理人:婚姻、獨身以及天下共主 360
十字軍時代(1060—1200 年) 370
西多會、卡爾特會與馬利亞(1100—1200 年) 378
12 全民教會?(1100—1300 年)
神學、異端與大學(1100—1300 年) 385
教牧革命、托缽僧以及第四次拉特蘭會議(1200—1260 年) 390
托馬斯·阿奎那:哲學與信仰 401
寒冷氣候下的愛:1200 年之後的個人化崇拜活動 404
第五部 東正教:帝國信仰(451—1800 年)
13 新羅馬的信仰(451—900 年)
塑造東正教的教堂:聖索菲亞 415
拜占庭的靈修生活:馬克西穆斯與神秘主義傳統 424
搗毀造像:聖像破壞的爭議(726—843 年) 430
佛提烏斯與前往西方的新一輪傳教(850—900 年) 444
14 東正教:不僅僅是一個帝國(900—1700 年)
危機與十字軍(900—1200 年) 453
第四次十字軍及其後果(1204—1300 年) 460
東正教文藝復興:奧斯曼人與靜修派的勝利(1300—1400 年) 469
希望破滅:教會統一與奧斯曼征服(1400—1700 年) 478
15 俄羅斯:“第三羅馬”(900—1800 年)
基督教世界的新威脅:諾斯人、羅斯和基輔(900—1240 年) 490
韃靼人、立陶宛與莫斯科公國(1240—1448 年) 497
莫斯科公國的勝利(1448—1547 年) 508
伊凡雷帝與新牧首區(1547—1598 年) 515
從莫斯科公國到俄國(1598—1800 年) 523
第六部 西方基督教的解體(1300—1800 年)
16 對真教會的不同看法(1300—1517 年)
教會、死亡與煉獄(1300—1500 年) 537
遭受挑戰的教廷(1300—1500 年) 544
唯名論者、羅拉德派與胡斯派(1300—1500 年) 550
舊世界帶來的新知識:人文主義(1300—1500 年) 559
世界末日之前的教會改革(1500 年) 570
伊拉斯謨:新開端? 580
17 分家記(1517—1660 年)
維滕貝格之門 591
農民戰爭和茨溫利 602
激進派宗教改革與憲制派宗教改革:再洗禮派與亨利八世 609
斯特拉斯堡、英格蘭與日內瓦(1540—1560 年) 617
歸正宗新教徒、教派化與宗教寬容(1560—1660 年) 626
宗教改革的危機:三十年戰爭與英國 633
18 羅馬的革新(1500—1700 年)
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岔流:瓦爾德斯派與耶穌會(1500—1540 年) 644
雷根斯堡與特倫托:爭論的解決(1541—1559 年) 652
特倫托之後的反宗教改革:英格蘭、西班牙與神秘主義者 657
遲來的反宗教改革:法國與波蘭—立陶宛 665
分裂的生活:聖徒、奢華、性與女巫 670
19 走向世界的信仰(1500—1800 年)
伊比利亞帝國的西方基督教輸出 679
新世界的反宗教改革 686
亞洲的反宗教改革:未被征服的帝國 693
非洲的反宗教改革:奴隸貿易的禍患 699
20 新教覺醒(1600—1800 年)
新教徒與北美殖民化 707
新教存亡之戰(1660—1800 年) 723
敬虔主義與摩拉維亞人 729
福音派復興:循道宗 740
大覺醒與美國革命 748
第七部 啟蒙與反叛(1492—現在)
21 啟蒙運動:是友是敵?(1492—1815 年)
自然與非自然哲學(1492—1700 年) 763
猶太教、懷疑主義與自然神論(1492—1700 年) 771
尼德蘭與英國的社會分水嶺(1650—1750 年) 782
啟蒙運動中的性別角色 785
18 世紀的啟蒙運動 788
法國大革命(1789—1815 年) 800
革命的後果:由民族國家組成的歐洲 806
22 復魅還是祛魅的歐洲?(1815—1914 年)
天主教再起:馬利亞的勝利及來自自由主義的挑戰 811
新教:聖經與“第一波”女權主義 822
新教啟蒙運動:施萊爾馬赫、黑格爾及其繼承人 825
英國新教與牛津運動 832
東正教:俄國與奧斯曼勢力的衰落 840
懷疑大師:地質學、聖經批判與無神論 849
23 新教走向世界(1700—1914 年)
奴隸制與廢奴運動:一個新的基督教禁忌 860
新教在太平洋與澳大利亞的傳教 867
非洲:伊斯蘭教還是新教的世紀? 874
印度:大起義與殖民地傳教活動的局限性 887
中國、日本、朝鮮 890
美國:新興新教帝國 897
24 不是太平,乃是刀兵(1914—1960 年)
殺死基督教世界的戰爭(1914—1918 年) 910
大不列顛:基督教帝國的最後時光 921
天主教徒與基督君王:天主教傳教的第二時期 925
教會與納粹:二戰 935
世界範圍內的基督教重組:普世教會運動的開端 945
世界範圍內的基督教重組:五旬節運動與新興教會 953
25 文化戰爭(1960—現在)
第二次梵蒂岡會議 962
天主教徒、新教徒與解放派 970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的文化革命 980
舊時代宗教的重整旗鼓 985
自由:前景與恐懼 994
縮 寫 1009
注 釋 1012
延伸閱讀 1112

作者簡介

迪爾梅德·麥卡洛克,英國牛津大學教會史教授,2012年受封騎士。著作包括:《托馬斯‧克蘭麥傳》(Thomas Cranmer: A Life),榮獲惠特布雷德傳記獎、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達夫‧庫珀獎;《宗教改革史》(The Reformation: A History),榮獲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沃爾夫森歷史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