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監測長周期氣候演變引起的水文效應和分析人類活動對水文情勢的影響而設定的基本水文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準水文站
- 外文名:benchmark hydrologic station
定義,水文站分類,水文站網,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徑,
定義
基準水文站是水文站的一種,為研究水體長期變化而連續觀測,由國家統一規劃設立,能獲取基本水文要素多年變化情況的水文測站,它執行水文測驗國家標準,進行較長時期的連續觀測,資料刊入水文年鑑或以其他方式長期貯存。
水文站分類
為收集水文數據而在河、渠、湖、庫上或流域內設立的各種水文觀測場所總稱為水文站。水文測站觀測的項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發、水溫、冰凌、水質、地下水位等。同時還必須進行水文調查、水文預報、水文分析與計算、水文研究等工作。
只觀測上述項目中的一項或少數幾項的測站,則按其主要觀測項目而分別稱為流量站、水位站、泥沙站、雨量站、蒸發站、水質站、地下水觀測井等。其中流量站又稱水文站,一般都觀測水位,部分也監測泥沙、降水量、蒸發量和水質等。
根據測站的性質,河流水文測站又可分為:
- 基本站,是為公用目的,經統一規劃設立,能獲取基本水文要素值多年變化資料的水文測站。它應進行較長期的連續觀測,資料長期存貯。
- 輔助站,是為補充基本站網不足而設立的一個或一組水文測站。
- 專用站,是為科學研究、工程建設、管理運用等特定目的而設立的水文測站。它可兼作基本站或輔助站,其觀測項目和年限,依設站目的而定。
- 實驗站,是為某種水文現象的演變規律或對某些水體作專門深入研究而設的。
按水文測驗要素不同,則分為5類:即水文、水位站;降水、蒸發站;水質站;地下水站;墒情站。
水文站網
水文測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網稱水文站網。一個水文站所測的水文資料僅代表一定範圍的水文情況,在特定流域內選擇合適位置按一定原則布設一定數量的水文站,組成相聯繫的網路。根據站網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就能內插流域內任何地點的水文特徵值。
我國設立水文測站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251年,在四川都江堰就設有“石人”,用以觀測水位。以後歷代為防洪、航運、灌溉等需要,在黃河、南北大運河、太湖等處觀測水位,對洪水、枯水位的刻記更遍布全國各地。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入侵,霸占海關和控制航運事業,在沿江、沿海設立了一些海關水尺,並開始用現代方法收集、積累水文資料。民國時期開始建立正規的水文測站,但談不到站網的統一規劃,也未能構成較全面的水文站網。新中國成立後,開始有計畫地發展水文測站。經過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三次水文站網規劃以及幾十年的建設,至90年代,我國已基本建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水文站網。
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徑
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徑可分為:
- 駐測:在河流或流域內的固定點上,水文專業人員駐站進行水文測報的作業稱駐測。這是我國收集水文信息的最基本方式,但存在著用人多、站點不足、效益低等缺點。
- 巡測:水文專業人員以巡迴流動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一地區或流域內各觀測點進行流量等水文要素的觀測。
- 間測:中小河流水文站有10年以上資料分析證明其歷年水位流量關係穩定,或其變化在允許誤差範圍內,對其中一要素(如流量)停測一時期再施測的測停相間的測驗方式。
- 水文調查:為彌補水文基本站網定位觀測的不足或其他特定目的,採用勘測、調查、考證等手段講行收集水文信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