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泰村位於福建省龍巖地區漳平市西園鎮管轄範圍內。該村東側有發源於連城縣玳瑁山中心地帶的九龍江流經過;西側是丘陵地貌的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基泰村
- 別名:毗瀨村(居泰村)
- 行政區類別:福建省龍巖地區漳平市西園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市
- 政府駐地:西園鎮
- 電話區號:0597
- 郵政區碼:364413
- 人口:2500左右
- 方言:閩南語系
- 著名景點:馬頭山紫雲宮
- 火車站:基太站
- 車牌代碼:閩F
基本概況,農業,交通方式,
百科名片
基本概況
近年來,隨著漳平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西園鄉工業園區周邊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中,吸引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因此,全村的經濟形態也在以農業為主的發展方式向勞動力輸出轉變。
明洪武間並大田縣。舊名稱:“毗瀨”。或稱曰:“毗瀨坂”。意示位於九龍江西岸平坦地帶稱之“坂”。據地理歷史考查,村頭有一沙洲,分開兩股激流,湍急多灘,故稱“毗瀨”。始祖茂春公擇地奠基於此,先祖對“毗瀨”二字有嫌不雅,演化為“居泰”。則“居之安泰”之意。後人以諧音喚之“基泰”至今。
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漳平置縣後,龍巖<系屬汀州府新羅區>劃出居仁、永福、感化、和睦、聚賢。明、清時基太屬居仁里九鵬社(含有:茶林孟、南洋、滿洲營、卓宅、遂林、鄭壯坂、居太共七個自然村)。民國時稱堂太鄉基太保。
1949年建國初期屬黨太鄉基太村。1950年土改時稱黨太區第二區為基太鄉(含鐘秀村)。1957年稱基進鄉(基太、進莊、鹽場洲三村合併辦公設鹽場洲)。1958年公社化稱黨太公社(南洋鄉、拱橋鄉、西元鄉)基太大隊。(含鐘秀村)。1961年鐘秀另分一個大隊。基太大隊分為:頂坊、中坊、尾坊三個大隊。1965年 基太三坊重新合併為基太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取消大隊,改稱:“基太村居委員會”。
《基太村委員》含上、中、下三坊,原有659戶,2800多人,16個生產隊(小組)耕地面積1300畝,人均0.46畝,山地2066畝,人均7.4畝。
主產:蔗糖、柑橘、油茶、歷史以燒磚瓦馳名。
文化教育:原有學生近200名。附設:國中生,1968年創辦黨太農業中學一所,學生100多名。
現為,初級國小,學生40多名。
《來源:漳平葉氏族譜》
農業
全村主要發展農業經濟,種植的農作物包括:蔬菜,甘蔗,瓜果等。種植方式也在從露天開放式作業方式向大棚蔬菜的養殖方式轉型。
交通方式
鷹廈線鐵路貫穿全村,基泰站位於漳平站與蘇板站中間;該村西側為解放後新建的漳龍公路。在八九十年代使得基泰村成為西園鄉內重要的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