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力的完全統一

基本力的完全統一

我們現在知道,自然界中共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這四種作用力是統一的,它們都是由一種基本粒子的振動波來傳遞的,只是波的形式不同。任一質點(物質)都使與其碰撞的這種基本粒子徑向振動的動量減少(波長拉長)並向外傳遞形成(萬有)引力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本力的完全統一
  • 提出者:呂超鵬
  • 提出時間:2014-3-23
  • 套用學科:力學
  • 適用領域範圍:量子力學
基本概念,實質,解釋,質能轉換,

基本概念

電子(電荷)使與其碰撞的這種基本粒子徑向振動的橫向上增加動量並向外傳遞形成靜電場;運動的電荷(電流)使與其碰撞的這種基本粒子在原徑向振動狀態上增加了兩個垂直其徑向方向的動量並向外傳遞形成電磁場;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是這種基本粒子徑向振動對粒子產生的壓力與電磁力、引力的共同作用。
這種基本粒子質量非常小、沒有固定自轉、無電性,以下暫稱為力基子。
力基子充滿宇宙空間,包括原子內部、核內強子之間,甚至在組成強子的結構粒子之間,力基子之間距離很小,以(真空中的)光速因相互碰撞作無規則運動,呈現量子態、測不準原則。
力基子的運動方向、距離都是量子化的,運動速度為光速不變,是一種機率波,稱為力基子波。力基子波的速度等於頻率乘以波長。c = ƒ*λ  c 為光速 ƒ為頻率:每秒發生碰撞的次數 λ為波長:力基子在一個方向上發生一次碰撞傳遞的距離。
力基子波在各處都是以不同頻率共同存在的,波長在2*10E-15M、1*10E-15M、1*10E-18M呈一定的幾率群,波長越短几率越高,普朗克長度為最短波長。在一定的空間內,它們的平均頻率是相同的,我們把平均頻率叫力基子波頻率。一個力基子從一個方向再回到這個方向上的頻率相同,我們把這一過程叫一份,力基子波就是這樣一份一份地把能量向外傳遞。包括引力、電磁力、輻射能。
一個靜止質點在各方向上受到力基子碰撞的頻率相等,力基子對該質點在各方向上產生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該質點呈現波動性。
質量與速度的關係 質點的運動速度越高力基子與其碰撞時被擠帖在上面的越多,表現為質量增加.質量與速度的關係符合公式:在一個系統內相對觀察者運動時m=m。/(1-v²/c²)E½ 。
質量與力基子波頻率正相關。f1/f。=K*Lp/(Lp-V*Tp)=m/m。 m=m。* Lp*k/ (Lp-V*Tp)
f1、f。為動態、靜態時的力基子波與其碰撞的頻率 Lp為普朗克長度 V為質點速度 Tp為普朗克時間 K質點速度有關的關聯量 m、m。為動態、靜態質量
壓力與速度的關係
電子受到力基子波壓力F。=Mz*C/t F= Mz*(1+n/(1-n²))*c/t (n=v/c)
Mz為每秒碰撞一個電子的力基子總質量。一個靜止電子的Mz為2.025420166E-51kg是一個常數。
阻力與速度的關係
阻力Fz= Mz*C* n*/(1-n²) /t
阻力加速度a=Fz/m= G*n*√(1- n²)/(1- n²),G為重力常數(6.67259E-11)
質點運動速度不能大於光速(力基子波速度),(質點運動速度如能大於光速那么力基子波將成為穿不透的一堵牆,再說,所有的基本力都是由力基子波作用產生和傳遞的,不能夠被加速到超光速)。運動的質點使力基子遵循速度質量關係“長”在質點上,質量增加、壓力增加,但負加速度幾乎為零,阻力很小。
例:任何一個質點以0.85倍光速運動時,所受阻力加速度為1.08*10E-10m/s²,它一千億年都不會仃下來。
力基子質量小(1*10E-85kg)、直徑更小,如同中微子能夠穿透地球一樣很難被直接觀測到。
波長與速度的關係
一個運動的光源向後(向前)發出的光的波長會被拉長(壓短),但,光源與觀察者同在一個運動的系統時觀察者看到的光的波長會被等量的壓短(拉長),所以觀察不到光源相對力基子波運動產生的都卜勒效應。如果你與光源之間有運動,就會有所發現。

實質

四種基本力的實質
萬有引力:任意兩質點(由基本粒子構成的物質)在各方向上都受到力基子的碰撞,碰撞的頻率非常高,因質點的質量遠遠大於力基子的質量,其中有一些力基子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會被擠帖在質點上(可以又被擠掉重新受到力基子的碰撞獲得動量),於是質點周圍的力基子波的波長被拉長,碰撞頻率降低,壓力降低。在質點外側兩質點距離以外的地方,力基子波的頻率大於內側頻率,所以內側壓力小於外側壓力,表現兩質點相互吸引,即萬有引力。
引力的大小與兩質點的質量之積成正比與其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力基子波在兩質點之間連線上碰撞傳遞時,每一次傳遞都受到系統能量的恢復使波長逐漸增加,可通過積分計算出與其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力基子之間不吸引,原因為它是最小的、質量相等的基本粒子,只能通過相互碰撞運動傳遞能量(力),不吸收能量,除非把它壓成一個更大的結構粒子。
質量大的物體“吸收”力基子波的能量大,它周圍的壓力比質量小的物體周圍壓力更低,所以一大一小兩物體在引力的作用下,小質量物體比大質量物體相向運動速度快,符合公式F=ma
電磁力:電子與其反物質正電子的質量、自旋相同但自轉方向相反。
由於它們的結構相當於基本粒子一樣堅實、質量又大,它們的自轉能夠使與其碰撞的力基子另獲得橫向的動量並向外傳遞,形成電場。
兩電子(或兩正電子)自轉方向相同,它們的內側呈反向運動。它們之間與其碰撞的力基子獲得運動方向相反的動量,內側壓力增高,形成相同電荷之間的斥力。
正負兩電荷自轉方向相反,它們的內側呈同向運動,它們之間與其碰撞的力基子獲得運動方向相同的動量,內側壓力降低,形成相反電荷之間的吸引力。
正負電子的質量相同、自轉速度相同,它們產生的效力相同。
帶電粒子之間的靜電力是各正負電子作用力的疊加效果。
靜電力的大小與兩電荷的電量成正比,與其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證明過程同萬有引力,略。
運動的電荷、電流在其周圍形成電場(電流形成的電場被瞬間表露的正電荷形成的電場對在這周圍的電荷的作用抵消,不表現電場作用)同時,使與電荷碰撞的力基子在徑向運動的兩個垂直方向產生動量,並向外傳遞,形成電磁場。我們通常把電荷產生的橫向動量效應叫電場,把電荷產生的與橫向動量相垂直的動量效應叫磁場
容易理解原子、質子等粒子有磁距。中子有磁距是因為它有等量的正負電荷而只表現磁的作用不表現電的作用。
電磁波是變化的電磁場,是力基子在徑向振動的狀態上增加兩個垂直於其運動方向上的動量後交變傳播的,是交變傳播的電磁場。電磁波具有波粒二相性,速度為光速,也就是力基子波的速度。
電磁波同樣受到系統能量的恢復作用衰減能量降低頻率。(由於電磁波的傳播是一份一份傳播的,不同於引力、靜電的傳播)衰減量與距離成正比。ƒ=ƒ。-k*s , ƒ為測量頻率,ƒ。為光源發出時的頻率,k為單位距離衰減量,s為光源到我們的距離。
電磁波隨傳播運動產生距離紅移,紅移量與距離成正比。
引力紅移是由於引力場拉長力基子波的波長造成的。引力場使力基子波的波長向天體方向拉長,因此,經過天體附近的電磁波向天體方向彎曲,引力場越強彎曲越大。
都卜勒紅移是因遠離我們而去的光源拉長力基子波的波長造成的。
宇宙學紅移是因天體的退行引起的。
宇宙膨脹使星系及天體離向宇宙中心並使它們之間距離增大。
星系膨脹使其內天體遠離星系中心並使它們之間距離增大。
在一個能量(壓力)不均勻的系統內,兩點間的壓力差與距離成正比。F1-F2=K*H , F1、F2 為兩處的壓力,H為距離,K為單位距離壓降率:K=(F高-F低)/S 單位距離壓降率等於系統最高處壓力和最低處的壓力差與兩處距離的比值。
宇宙膨脹是由壓力差和“離心力”、引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離質量中心、壓力高處越遠的質點,壓力差與引力的差越大,退行力越大,退行速度越快,相鄰兩天體的間距越大。退行加速度等於天體兩側壓力差與天體質量的比值減質量中心相對天體的重力加速度,等效一個電子兩側的壓力差與電子質量的比值減電子相對質量中心的重力加速度。a=Ke/me –G Ke/me是電子的壓力加速度,用ÿ替代。則a=ÿ-G
離質量中心越遠,相鄰的兩天體之間的距離越大。H=H。+1/2a*t² , H為兩天體之間的現距離,H。為兩天體之間的初距離,a為分離加速度(是變加速度:因G=m*G/r²),t為分離的時間。
天體自身的引力作用大於其內壓力差的作用時,它以一個整體在退行。
壓力差非常大或引力非常小會使天體自身膨脹。
壓力差大到一定程度(或壓力小到一定程度)時,物質將分解成最小的基本粒子。
在星際宇宙的“邊緣”,能量(壓力、力基子波頻率)非常非常小,小得不足維持基本作用力存在,那裡是一個無比大的“天洞”所有物質到那裡後都煙消雲散般轉換成能量,變成暗物質
在大的星系團中心會有密度、質量非常大的天體“黑洞”,引力非常非常大,其周圍的力基子波長拉得非常長,壓力變得很低,邊緣物質的基本作用力變弱,會有粒子噴射出來。有極低的能量輻射,很難被觀測到。但經過它邊緣的電磁波會被拉得很近,產生很大的紅移,我們可以通過光線的彎曲及紅移而找到它。
強力當強子之間距離小於力基子波的一個波長峰群(2*10E-15)時,就會受到很大的向內側的壓力,使強子結合在一起(質子與質子中間有不顯固定自轉的中子間隔),強子之間距離再小到一定程度(1*10E-15)時受到短波長力基子波的作用表現出斥力,且隨著距離減小斥力迅速增大。
強力是引力、電磁力、力基子波壓力的共同作用。
弱力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粒子如強子,一方面,粒子的質量、直徑小受到力基子碰撞的頻率減少;一方面中間間隔粒子(如中微子)的質量、直徑非常小,內外兩側力基子碰撞的頻率相差很小,受到的壓力非常小。
當結構粒子之間距離從一個波長峰群降到更小的波長峰群時又表現出斥力,且隨著距離減小斥力迅速增大。
弱力是引力、電磁力、力基子波壓力的共同作用。
力基子質量的推導:
以一個電子為例:一個電子放出一份光子時會使與其碰撞的m質量的力基子增加動量
或一個靜止的電子產生引力時使與其碰撞的m質量的力基子減少動量
每秒內Mz=G*Me/c*t=2.025420166E-51 kg
或:Mz =h/c²/t/3.64005332=2.025420166E-51kg 3.64005332為亞光速時一個電子質量的倍數。
Ml= Mz /n n=Se/Sl=4πr²/(½Lp)²=1.96128083E34
一個力基子的質量約為M≈1.032E-85kg
星系的產生與運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空間出現不同的各種粒子,在引力作用下產生旋轉(繞行公轉、自身自轉),正負電子在其周圍產生電磁場。在弱力、引力作用下一些粒子形成強子(質子、中子),強子又在強力作用下形成原子核,主要在電磁力作用下,核子俘獲電子形成原子。由於空間強子的密度、速度等情況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元素、同位素。在引力、電磁力作用下,逐漸形成不同物質。物質群聚合成天體。時間、環境不同,產生的天體不同。
質量大的天體吸著引小的天體加速作相向運動,同時使更多的天體產生公轉、自轉,形成星系系統。

解釋

天體是怎樣動起來的
為理解方便,做如下假設:
設三個質點:點1、點2、點3,它們不在一條直線上,且相距很遠,點1質量比點2、點3的質量大得很多。
在引力的作用下,點2向點1、點3的質心(質量中心)加速運動,點3向點1、點2的質心加速運動,點1運動加速度小,運動慢,不講。同時,點1、點2的質心開始繞點1運動,點3也隨之向點1、點2新的質心加速運動。隨著質心的不斷變化及速度的加大,點2、點3在一個平面上並以同一個方向繞點1運動,直到引力與離心力達到平衡,分別確定了各自的公轉軌道。增加新的質點也以同樣原理繞點1運動。由於質點有結構且不均勻,在引力和慣性的作用下,以同樣原理產生自轉。
由此,一個系統內的質點絕大多數都以相同的方向在一個近似平面上繞質量中心公轉。如果有一個天體距質心距離及重力加速度適當,它可以不同。
電子在引力和電磁力的共同作用下以同樣的原理產生繞核運動和自轉。形成繞行的原動力還是引力。
粒子及天體受到本系統和外系統的共同作用,在不斷地加速、減速、改變方向,作周期性運動。
星系的收縮膨脹
在形成期,由於引力作用,各天體向質心(質量中心)運動。離質心越近的天體,重力加速度越大,相鄰兩天體的重力加速度差越大。外力作用忽略不計時,後一天體相對前一天體的分離加速度(近行加速度之差)等於前後兩天體相對質心的重力加速度(隨與質心的距離變化而變化著)之差:本節所述加速度為變加速度:a=m*G/r² m為質心質量,G為重力常數,r為天體與質心的距離。
a=a1-a2=G1-G2 離質心越近的天體間的分離加速度越大,它們的間距比離質心遠的天體之間的間距大。並且,從近到遠,間距越來越小。相鄰兩天體之間的距離h與其原間距h。的關係式:h= h。+1/2at²= h。+ 1/2(G1-G2)t² t為收縮時間。
直到重力與“離心力”相對平衡時確定各自的公轉軌道。至此,越靠近質心的天體之間的距離越小。收縮時間不會很長。
如果一個天體的質量、密度很小,其自身的引力維繫能力弱,它將被拉大。相反,則以一個整體在運動。
這一星系從天體形成到收縮結束時期為星系形成期。
在膨脹期,天體由近行到平衡,小的星系,主星體-恆星的質量有限,隨著它不斷向外釋放強大的能量,質量減少。引力作用逐步減弱,繞行天體的公轉速度未變,於是開始退行(膨脹)。膨脹過程中,離引力中心越近的天體,引力減少的越大,退行的越快。越近的兩天體間距縮小的越快,從近到遠間距越來越大。a=a1-a2=G1-G2 h= h。-1/2at²= h。-1/2(G1-G2)t² t為膨脹時間。這是星系收縮時期的逆過程,為膨脹期。
我們太陽系現在正處於這一時期。主星體輻射的能量也起到退行力作用,並且,離主星體越近的天體受到的作用越大。但,這個作用遠比引力減小引起的小。膨脹期時間會非常慢長。在膨脹期,回歸的鬆散天體(如慧星)要頭短(密度加大)尾長(密度減小),而遠離主星體時則相反。
當主星體的引力作用小於其它大質量星體引力作用(或相鄰星系)時,加上宇宙膨脹的作用,膨脹(退行)繼續加快。這時,離原主星體越近的天體退行越慢,而離它越遠的(離新的主星體越近的)退行(近行)越快,間距越大。這是原星繫結束期,新星系形成期。新星系有(或產生)新的恆星。
所以,太陽的消亡,不意味地球毀滅,地球今後的壽命比太陽長,在自身未變成恆星前,可能會重獲新“太陽”而生機盎然。
質量極大的主星體,形成黑洞後仍能維持本星系的長期膨脹期。
宇宙是不斷收縮-膨脹的星系組成的,不會終止。
我們可以從星系中天體的近行或退行情況確定這個星系的生命周期。一個星系中的天體都向質心運動且離質心越近的近行越快,說明這個星系處於形成期。一個星系中的天體都相對質心退行且離質心越近的退行越快說明這個星系處於膨脹期。一個星系中的天體都相對質心退行但離質心越近的退行越慢,越遠的退行越快,說明這個星系處於結束期。
星團中星系的近行或退行遵循上述規律。

質能轉換

在一定條件下,非常小的粒子會被壓成一個新粒子。條件是:具有足夠的動量,沒有固定的自轉或自轉方向相同,在同一時刻受到粒基子的壓力平衡。極小的不平衡會導致不能產生或立即消亡。條件適宜時力基子可能聚集成電子等粒子。
正負電子在力基子、中微子等粒子間隔時可能形成中子質子粒子
兩個質量等性質相同,但自轉方向相反的粒子互稱反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碰撞,能將它們之間的力基子拔離出去而真正相碰離散成它們的最小組成成份-力基子,即湮滅
粒子的湮滅,聚變裂變衰變等核反應,輻射都能使周圍的力基子波頻率增加-能量增加。
這裡力基子減少,那裡會增多,宇宙的總質量不變,總能量不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