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PSR模型的海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基於PSR模型的海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馬彩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PSR模型的海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馬彩華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保護和建設友好的生態環境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遂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選擇。生態補償作為調整生態環境中利益相關方的選擇,維護和改善生態系統服務的手段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該研究成為本世紀海洋研究熱點之一。本研究是基於歷史資料和衛星遙感觀測數據,分析渤海主要化學污染物排海總量及其時空變化特徵,分析北黃海冷水團和北黃海暖流變化及黃河入海淡水量變化與渤海環境自淨能力和環流變化的關係;基於半預測海洋數值模式和診斷模式,分析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及生物量,探討渤海主要化學污染物海洋生態環境效應與海洋環境容量的相互適應過程;基於系統的壓力、狀態、回響分析模型(PSR),研究渤海環境承載力年際變化的成因和過程;研究渤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生態補償的可視化和提取技術,提供數據分析的新方法。為構建以資金時間價值為背景的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海洋生態補償機制模式提供理論支持。

結題摘要

生態補償是人類的重要活動,存在於一切社會過程,是社會矛盾、利益差別、認識分歧的整合器,是有關社會過程的重要轉換環節。本課題以PSR模型為背景對生態補償機制進行研究,將渤海視作研究對象,探討套用行政、稅收和排污權交易等方式協調各地區利益衝突的管理機制。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研究了渤海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由於該海域水深、面積及水交換等因素限制,各清潔海域在春、夏、秋季度所占比例較少;近岸海域污染包括沉積物及垃圾分布狀況日趨嚴重;典型海洋功能區環境質量狀況在不同季節出現不同程度的改變,從相關調查站位監測結果發現不健康占據33.33﹪,處於亞健康的生態監測區占整個監測區比例高達66.67﹪,認為排污口、入海河流及海上溢油為主要影響。(2)研究了人類活動對海域環境的影響,包括重點開發海域環境壓力、渤海主要生態問題、濱海天然濕地面積縮減及養殖引種導致局部海域生態群落結構改變。(3)運用了海洋環境系統方程研究了人類系統的相互輸入、輸出關係,以確定系統的整體特徵;依據海洋環境承載量方程及其承載力模型,描述了經濟規模與環境壓力的關係。最後,通過海洋環境承載力指標體系及其綜合值的計算可以描述實際環境承載量和環境承載力的大小,通過環境承載率(環境承載量/環境承載力)的計算以反映該海域環境狀況及其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程度。(4)將研究方法和評價模型結合運用於壓力分析,尤其動態模擬模型法、生態足跡法、綜合評價法、狀態空間法在本課題中的運用,從而界定出壓力閥值。(5)研究了海洋生態補償及環境與生態壓力。運用不同污染物環境壓力模型及環境壓力綜合指數分析了環渤海地區環境壓力時空格局變化,並給出了渤海地區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的原因所在。(6)研究了環渤海地區海洋資源價值評估。認為其提供的四項服務功能,供給功能、調節功能、文化功能及支持功能分別為246.40億元、207.16億元、197.50億元、112.41億元。運用科斯手段、庇古稅、資金時間價值法對不同主體進行了補償。為了計算方便,本課題只計算三廢造成的損失,以確定補償結果。最後,構建基於PSR模型的海洋生態補償機制。根據生態補償的七原則,運用生態補償的方法和手段,對周邊相關利益群體邊界進行確定,確定生態補償主體與受體,構建了基於政府與市場、社區參與與區域合作的政策層面和運行層面的樹掛式生態補償機制,以期為海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