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MR阻尼器的縱飄橋樑被動減振-半主動減震控制研究

基於MR阻尼器的縱飄橋樑被動減振-半主動減震控制研究

《基於MR阻尼器的縱飄橋樑被動減振-半主動減震控制研究》是依託中南大學,由楊孟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MR阻尼器的縱飄橋樑被動減振-半主動減震控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楊孟剛
  • 依託單位:中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縱飄體系橋樑縱向剛度小,在日常行車和地震作用下會產生較大的主梁縱向位移,影響橋樑的正常使用性能,給橋樑維護帶來相當的困難。目前已有的控制措施(常用的彈性索和粘滯阻尼器)只能滿足單方面的需要,而MR阻尼器具有阻尼力範圍實時可調的優良特性,可以兼顧車振與地震的不同要求,實現雙重控制功能。本項目擬在提出的寬頻帶MR阻尼器力學模型的基礎上,建立縱飄體系橋樑被動減振-半主動減震混合控制系統,編制有限元仿真分析與控制軟體,對該系統進行仿真控制研究,獲得日常行車和地震作用下MR阻尼器的減振/震效果與規律,最佳化控制參數與算法,實現被動減振和半主動減震之間的自動轉換;開展單自由度系統和實橋縮尺比模型減振/震試驗研究,驗證仿真分析結果和系統的有效性。項目研究將形成一套橋樑結構減震(振)控制的新理論與新技術,可解決柔性大跨度橋樑結構體系設計難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及工程套用價值,套用前景廣闊。

結題摘要

縱飄橋樑允許主梁縱向運動,其縱向振動周期較長,在地震和制動力作用下能有效減小結構內力;但因其縱向剛度較小,在制動力和地震作用下會產生較大的主梁縱向位移,對橋樑結構的工作性能產生不利的影響。由於MR阻尼器具有能耗少、出力大、回響速度快、結構簡單、阻尼力連續順逆可調及控制方便等優良特性,本項目基於MR阻尼器,開展了縱飄橋樑被動減振-半主動減震控制研究。 首先,根據RD1097型MR阻尼器的力學性能試驗測試結果,提出了一種新的非線性滯回模型,該模型的阻尼力與位移、速度曲線和試驗曲線均擬合較好,驗證了模型的有效性。該模型克服了已有參數化模型精度不高、參數複雜和不易識別等缺點,且能滿足寬頻帶減震控制的需要。 其次,以佛山平勝大橋獨塔自錨式懸索橋為工程背景,建立了MIDAS有限元模型,並對其進行了模型簡化。建立了平勝大橋車輛制動力模型,採用影響矩陣法和正交試驗法,對粘滯阻尼器和摩擦擺支座組合方案進行了減振分析,獲得了最優參數;對採用MR阻尼器的7種控制工況進行了仿真,得出Passive-on控制為車輛制動力下的期望控制。通過對實橋地震波、EL-Centro波和Takochi-oki波等3種地震荷載作用下的減震控制分析,綜合減震效果和所需能力的多少,得出基於模糊理論的半主動控制為地震荷載下的期望控制。以加速度變化率為閥值,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基於MR阻尼器的縱飄橋樑被動減振-半主動減震混合控制系統,並驗證了系統的有效性。將該系統套用於實橋的減振(震)仿真分析,在合成的外干擾力作用下,混合控制系統的減振(震)效果優於其它控制算法,減振(震)效果顯著。 最後,基於dSPACE實時仿真控制系統,開展了正弦激勵、El-Centro波、Taft波以及實橋地震波下的減震試驗,7種測試工況的試驗結果表明,MR阻尼器能有效地減小結構在隨機地震動下的位移回響;仿真分析和實測時程曲線較吻合,說明提出的MR阻尼器力學模型是有效的,提出的減振(震)控制系統仿真結果是可信的。 本項目研究成果為大跨度縱飄橋樑提出了一種有效的減振(震)措施,為此類橋樑的抗振(震)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具有較好的套用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