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I-O理論的災害間接經濟損失評估模型

《基於I-O理論的災害間接經濟損失評估模型》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吳吉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I-O理論的災害間接經濟損失評估模型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吳吉東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合理的災害損失評估是救災、恢復重建和防災減災措施實施的基礎。對於間接經濟損失評估,國內外沒有一種科學有效的評估標準或方法。然而經濟越發達,災害造成的間接經濟影響越大,其損失甚至是直接經濟損失的數倍。本項目基於災害衝擊下的產業關聯波及效應致災機理分析,從災害導致的供給短缺和重建需求膨脹兩個角度將災害破壞這種負效應引入到投入產出理論(I-O)框架中,並著重考慮災害破窗效應中的技術進步、舉國救災體制下的加速重建、重建資金約束和經濟系統彈性等這些以往災害間接影響研究中未注重的機理參數,通過動態模擬災後地區經濟恢復進程,評估各產業重建持續時間和間接經濟損失,並結合歷史重大自然災害案例的經濟恢複數據,來標定模型參數,進一步通過實例模擬檢驗模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建立適合中國的地區災害間接經濟損失評估模型。為系統構建災害損失評估體系,及重建物資分配最佳化等災害風險管理提供理論基礎和決策工具。

結題摘要

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社會經濟放大效應影響愈來愈引起政府、學界和公眾的關注,如何弄清楚災害的社會經濟放大效應影響機理,合理評估災害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是政府決策者採取必要防災減災措施的前提。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在災害發生時已成事實,而災害的間接經濟影響具有時間後效性特點,為災後實施科學合理的救災和恢復重建策略,減輕其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提供了視窗。項目從巨觀經濟角度研究了災害對經濟影響的機理和評估方法。理論方面,本研究選取近年來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案例,包括1998年中國大洪水、2005年美國Katrina颶風、2008年中國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省汶川地震,通過災情調查和資料蒐集,度量分析了災後經濟恢復進程,證明了災害間接經濟影響的存在,且針對不同時間、空間尺度,災害消極或積極影響各異,對極重災區來說經濟短期可能受負面影響,但是在政府利好政策和外部援助下,對災區長期經濟發展有利;而對周圍地區來說,中國式的舉國救災體制刺激了其經濟發展,經濟的受益要大於負面影響,災害間接經濟影響是反映災害綜合影響的關鍵維度。同時,災後不同經濟部門的恢復時間差異很大,生命線等服務部門恢復較快;災害對不同部門的影響機理不同,對農業部門的影響主要是產量的減少,而對製造業來說主要是生產設備等生產資本的減少,而對交通等服務業來說,主要影響服務能力,災害的直接破壞即使很小,其產生的產業鏈波及損失會很大。進而在模型構建方面,提出對於這三種不同的災害外生衝擊,結合經濟學中的投入產出模型和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構建基於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的不同外生衝擊引入方法,構建災害間接經濟損失評估模組。模型構建中既考慮災害對農業、生產資本和服務能力等對經濟活動造成的消極影響,也考慮經濟系統內在恢復力和外在恢復力的積極影響,使模型更加合理的反映災後經濟系統回響行為。通過2008年汶川地震和南方雨雪冰凍雪災的災後經濟恢復模擬可知,構建的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擬能力,能夠很好的評估災害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模型同時能夠模擬災後不同重建資金分部門、分時間分配以及保險補償方案下災後經濟恢復時間和經濟損失,巨災情景模擬也進一步驗證了模型的穩定性和進行政策模擬的可行性,為下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風險管理決策工具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