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3S技術的生態城市空間格局評價指標體系及套用研究

基於3S技術的生態城市空間格局評價指標體系及套用研究

《基於3S技術的生態城市空間格局評價指標體系及套用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乾曉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3S技術的生態城市空間格局評價指標體系及套用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乾曉宇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建設生態城市已成為我國城市未來發展的主導方向。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成為目前城鄉統籌規劃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有必要利用科學的理論和分析,深入了解城市各類用地的空間格局,以指導城市建設和城鄉統籌規劃。利用3S技術建立生態城市的定量評價指標體系,不僅可以了解城市空間格局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還可以為生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提供數學依據和理論指導。本研究以景觀生態學理論為基礎,以3S技術為研究手段,以四川省成都市為例,選用過去10-20年間該市不同時相下的衛星遙感資料為數據源,進行遙感影像的加工解譯,提取成都市各類用地的空間分布和動態變化,並結合成都市社會經濟數據,揭示該市發展中格局變化與其生態過程之間的內在聯繫,特別是城市綠地的空間格局及其生態服務功能之間的關係,並選取較為敏感的景觀指數進行組合,旨在建立能反映生態城市內涵的空間定量評價指標體系,為生態城市的建立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指導。

結題摘要

生態城市空間格局特徵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對生態城市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成都市為例,從特徵研究尺度、城市景觀格局、城市綠地系統空間統計特徵、城鄉生態足跡變化及城鎮體系特徵等方面進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結果發現:(1)在30米研究尺度下,結合成都市2000-2010年間景觀動態變化特徵,景觀香濃多樣性指數、景觀比例、斑塊密度、平均面積和連通度等指數能較好地反映城市空間格局變化;(2)河流與水體能夠提高城市景觀多樣性,對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有積極的貢獻;(3)城市綠地斑塊在空間上分布不均勻,且隨著城市發展而呈現破碎化趨勢。因此,在對生態城市綠地系統的評價中,不僅需要總量性評價指標,還要從斑塊格局特徵和空間分布特徵進行綜合評價;(4)生態城市的城鎮體系建設應當合理,可用分形計算的方法定量描述城鎮體系特徵,從而判斷其合理性;(5)研究區近10年生態足跡變化特徵表明,成都市總體上呈現生態赤字現象。進一步提高其生態承載力,以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是成都市生態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最後,我們從景觀多樣性、河流水體、植被特徵、城鎮體系建設和生態承載力等5個方面,建立了生態城市空間格局特徵評價指標體系。此外,我們利用景觀動態變化預測模型,對成都市雙流縣和成都天府新區未來10年的景觀格局進行了預測,並與研究區總體規划進行了比較,為城市合理髮展規劃提出了建議。本項目已發表核心期刊論文5篇,其中3篇已刊出,2篇已接收,完成了項目預期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