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高速交通網路的快遞物流空間摩擦機理研究》是依託上海師範大學,由林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高速交通網路的快遞物流空間摩擦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林濤
- 依託單位:上海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利用快遞物流基本通道──高速交通網路(航空網、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城市快速幹道網)設施基礎數據和運營數據,以不同規模等級的典型快遞企業為樣本,在GIS技術的支持下,結合複雜網路理論、技術與方法,套用數據包絡分析(DEA)為主的運輸效率計量經濟模型,探索高速交通網路資源供給及其空間組合所形成的快遞物流設施網路的可用性及其評價方法;研究高速交通網路節點的空間組合、空間聯繫(方向、強度),以及不同空間尺度下高速交通網路的瓶頸和擁堵對快遞物流所產生的空間摩擦方式、摩擦因子和摩擦表現;揭示基於高速交通網路及其空間關聯回響的快遞物流空間摩擦機理。以利於提高快遞物流網路運作效率,幫助解決我國物流業存在的物流費用偏高、物流運行效率較低等突出問題,並拓展經濟地理學關於空間摩擦的內涵認知。
結題摘要
項目背景:我國物流業規模呈快速增長的態勢,但社會物流總費用較高,物流運行效率偏低;快遞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但快遞延誤卻成為目前消費者投訴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其中高速交通網路的瓶頸、擁堵等是其最主要致因;高速交通線路及其連結的物流節點是快遞物流網路高效運作的前提和條件,伴隨技術的進步,高速交通網路設施得以長足發展,空間摩擦(spatial friction)總體上大幅度降低,但仍然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快遞物流需求,在理論上需要對其重新審視,以進一步解決快遞物流核心和關鍵問題。研究內容:(1)探索高速交通網路資源供給及其空間組合所形成的快遞物流設施網路的可用性及其評價;(2)研究不同方式的高速交通網路在各種空間尺度下的瓶頸和擁堵對快遞物流產生的摩擦;(3)分析高速交通網路節點的空間組合、空間聯繫(方向、強度)對快遞物流所產生的摩擦;(4)揭示基於高速交通網路及其空間關聯回響的快遞物流空間摩擦機理揭示。重要結果:(1)從經濟地理學視角,進一步明確快遞網路的內涵,闡明了全國快遞企業總部的主要聚集地——上海的快遞企業節點空間格局的重要性;(3)掌握了我國經濟核心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上海、北京、廣州的高速交通網路資源及其空間組合狀況,探索了高速交通網路可靠性對區域快遞網路的影響;(4)根據公路、鐵路、航空等三種高速交通運輸方式,探索了公路網路運輸效率所帶來的快遞活動的區域效應,高鐵快遞服務網路及其比較優勢、航空貨運網路的地域系統;(5)開展了快遞企業服務網路空間組織的案例研究,揭示其企業的空間組織特徵,闡明其區域轉運中心的區位作為快遞物流樞紐的重要性和意義;(6)在全國範圍內研究快遞企業中轉中心(場)的區位及其競爭,揭示了這些重要快遞節點的空間布局特徵以及其與區域發展的關聯度;重要意義:項目成果利於快遞物流網路運作效率提高,有助於降低我國物流業存在的物流費用偏高等突出問題,拓展了經濟地理學關於空間摩擦的內涵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