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近紅外手性高分子材料設計與偏振發光性能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成義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近紅外手性高分子材料設計與偏振發光性能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成義祥
- 依託單位: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以手性高分子和手性高分子配合物的近紅外偏振發光性質為研究導向,選擇BODIPY、aza-BODIPY、聯萘酚、氮代β-二酮、salen-Zn(II)、salen-(BF2)2配合物等為手性單元或螢光團,以苯並噻二唑、噻吩、咔唑、吩噻嗪、Ru(II)/Pt(II)金屬配合物等給電子或吸電子基團為共軛分子橋單元,通過Pd催化偶聯反應,合成結構規整、高級有序的D-π-A/D-A型的手性高分子和高分子配合物。通過對手性單元微環境的修飾,產生空間效應和電子誘導效應,手性特徵在共軛高分子體系中獲得放大效應。通過對近紅外手性高分子引入不同的donor與acceptor結構基團,調控發射波長,降低高分子能級帶隙,提高螢光量子效率。通過手性結構基團與不同類別的共軛高分子間相互作用,產生協同效應,顯著提高近紅外高分子偏振螢光各向異性r值和g值。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結構為導向,以圓偏振發光性能為目標,從分子水平上調控手性發光體結構與圓偏振發光性能間關係。利用合理合成思想,在過去的4年內以手性聯萘酚、聯萘胺、環己二胺等為手性單元,各類高分子分別採取Pd催化下C-C偶聯反應、醛胺縮合反應、Click點擊化學合成法等多重合成技術路線,總計合成得到100多個結構規整、排列有序的手性高分子。通過對手性高分子引入不同的給體與受體結構基團,調控發射波長,降低高分子能級帶隙和提高螢光量子效率。尤其以AIE單元為連線單體,合成一系列手性發光高分子,並測試其在聚集態下的圓二色譜和圓偏振發光以及能量傳遞機制等內容,在整個合成過程中涉及新化合物達300多種,同時也為結構新穎、性能優異的功能手性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術。本項目過去4年內與本基金項目研究內容相關的(標註21474048編號資助)已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38篇,均為SCI,其中IF>5.0為22篇,發表學術論文主要由本課題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