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神經網路的區域電離層延遲改正模型研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胡伍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神經網路的區域電離層延遲改正模型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胡伍生
- 依託單位:東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本項目研究的核心技術是神經網路技術,關鍵技術為基於神經網路的模型誤差補償技術。研究目標是利用模型誤差補償技術,建立高精度的區域電離層延遲改正模型和預報模型,並分析研究區域電離層的時空變化特徵。項目研究成果將為航天活動、通訊、導航和我國太空發展計畫作出積極貢獻。具體研究內容包括:(1)神經網路BP算法改進研究,改進與完善申請人創新的神經網路H-BP算法;(2)基於H-BP算法,實現模型誤差補償的神經網路模型,希望能在解決這個國際測繪難題方面取得一定突破;(3)基於CORS(連續運行參考站),實現電離層TEC(總電子含量)提取算法;(4)基於模型誤差補償技術,建立高精度的區域電離層延遲改正模型;(5)對區域電離層的時空變化特徵進行分析;(6)基於模型誤差補償技術,建立區域電離層預報模型,期望模型精度有較大提高。
結題摘要
課題組提出了基於神經網路技術的模型誤差補償新方法。課題組對BP算法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如創新了“學習速率自動調整法”和“誤差分級疊代法”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模型誤差補償的新方法。新方法改變了BP網路結構,改進了訓練學習方式和學習精度控制方法等。某工程實例,原模型精度為±20.7mm;經傳統補償方法(最小二乘配置補償法)補償後的模型,其精度為±19.3mm;而經新方法補償後的模型,其精度為±4.3mm,補償效果顯著,遠優於傳統補償方法。高效率的模型誤差補償技術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套用領域廣泛,可套用於各種建模研究,實現模型最佳化。在大數據分析和空間數據挖掘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該方法在解決“模型誤差補償”這個國際測繪難題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基於神經網路的模型誤差補償技術,課題組提出了區域電離層延遲改正的融合模型。課題組以傳統的VTEC多項式模型(PLOY)為基礎,利用神經網路技術對該模型進行模型誤差補償,建立了“PLOY+BP”的融合模型。結合某工程實例,分6個時段建立電離層改正模型,比較分析了以上兩種模型的精度。相對於常規PLOY模型,“PLOY +BP”融合模型的精度能提高41%—53%(平均提高45%左右)。高精度電離層延遲改正融合模型,有益於幫助人類充分認識和掌握電離層結構與活動規律,有益於幫助提高GNSS的定位精度等;將該成果套用於北斗系統,將為提高北斗系統的精度做出積極貢獻。課題組提出了基於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的區域電離層VTEC 預報模型。EOF分解的核心思想是通過一種線性變換,將原始數據的信息進行簡化並可以剔除相應的冗餘信息。課題組基於EOF分解,分別建立了EOF-ARIMA 模型、EOF-BP 模型和EOF-融合模型。結果顯示:EOF-融合模型精度最高,較ARIMA 單點模型提高約46%。高精度電離層VTEC 預報模型,可為GNSS的實時精密定位提供服務;提高實時定位精度,擴大其套用領域,有重要套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