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社會資本地域差異的城市文化適應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朱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社會資本地域差異的城市文化適應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朱青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摘要:有關社會資本的研究在社會學界是一個熱點問題。但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將社會資本概念納入地理學範疇。而基於地理學視角開展社會資本的城市文化適應的研究還很少。本項目將以新生代農民工為對象,以城市中社會極化而成的異質社區--農民工聚居區為研究單元,並利用國外最新的社會資本多維測算與文化適應多維模型,通過結構化問卷、半結構化訪談,結合可提取潛變數(latent variable)的結構方程模型,揭示不同區位的具有地域差異的社會資本與其文化適應之間的互動關係。實踐上為解決城中村問題、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文化適應問題提供社會資本視角的政策建議。理論上豐富社會文化地理、城市地理在人口、社會等方面的研究
結題摘要
農村勞動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其社會資本重構的過程,並且直接影響他們是否能在城市立足、適應城市社會文化的重要因素。本項目的研究對拓寬地理學研究領域、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項目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半結構訪談獲得一手數據,採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對北京和蘇州等城市的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資本、城市融入的地域差異以及影響路徑,社會網路的構建等方面開展了研究。重要的結果如下: 1 新生代農民工社會資本存在明顯地域差異。具體表現在社會網路中的網路規模和情感網路規模、社區歸屬感、城市參與及鄉村聯繫方面存在地域差異性。 2 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資本構建對城市融入有促進作用。關係網路對經濟融入和社區融入有不顯著的直接正向影響;信任對經濟融入和社區融入有顯著的直接正向影響;社會參與對經濟融入和社區融入有顯著的直接正向影響。關係網路、信任和社會參與均可通過經濟融入對社區融入產生間接影響。 3 社會網路規模成為影響農民工網路效用的最主要因素,而對城市居民網路效用最大的網路異質性卻未能對農民工網路效用起到顯著作用。當前農民工呈現出對社會網路需求越來越低,信息網路替代了部分社會網路的效用。 4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呈現出地域差異。蘇州市從城市地域的圈層看,居住在老城區、中心城區和郊區的新生代農民工城市融入度依次降低。而北京居住在近郊區的農民工融入度最高,其次是城中心區,而遠郊區的融入度最低。此外文化區特徵導致不同來源地的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狀況存在差別。 5 居住形態的差異導致社會資本各維度對於城市融入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分散居住模式下,信任的影響最大。集中居住模式下社會參與的影響最大,信任的影響最小且不顯著。 6 居住形態對新生代農民工構建城市社會網路具有顯著影響,分散居住更有利於構建高質量的社會網路。而“集中居住型”僅在網路強度上優於“分散居住型”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