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生態觀的產業集群演進研究

基於生態觀的產業集群演進研究

《基於生態觀的產業集群演進研究》是王發明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0年3月。

該書從動態系統的視角論述產業集群的演進過程,在借鑑和參考國際產業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與生態學的有關理論,結合中國產業集群發展現狀,使用案例研究以及藉助第二手的實證研究資料作為佐證的研究方法,對中國產業集群中的代表性集群進行較為細緻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一些典型的產業集群,重點研究產業集群演進的資源條件、環境狀況,包括政府、文化等因素對集群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基於生態觀的產業集群演進研究
  • 作者:王發明
  • 首版時間:2010年3月
  • 字數:203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內容特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具體研究內容包括:第一,從生態學的角度介紹關於集群概念的相關理論,特別是產業集群形成的要素、條件和產業集群形成的機理,即產業集群是達到一定數量規模的、相互之間具有競爭和合作關係的、與某個特定產業(產品)相關聯的企業和機構的空間聚集體。
第二,對產業種群及集群形成、發展、成熟以及集群成熟以後可能出現的升級、衰退和擴散轉移進行分析。通過建立集群成長模型,引入各種影響集群發展的因素,揭示集群成長的規律,對集群形成的最低臨界規模製約因素進行重點分析;集群成長期的上限就是集群成熟期的規模,這個規模由集群的環境容量、資源供應量和市場容量共同決定,而且這個上限是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的。此外,還研究集群的衰退、擴散、轉移和壁壘等相關的涉及集群發展的因素。
第三,結合影響集群成長的因素和決定集群規模上限的環境容量和市場容量,研究政府及非政府組織、生態環境及資源供給和傳統文化及現代文化對集群發展的影響。政府在集群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必不可少,但需要科學定位,部分集群中出現問題恰好反映出政府作用發揮的不足;生態環境問題和資源供給問題對集群的發展影響重大,攸關集群的存亡。

作品目錄

1 緒論
2 文獻綜述
3 基於生態觀的產業集群演進路徑研究
1.1 選題背景與理論意義
1.2 有關概念的界定
1.2.1 產業集群概念及類型
1.2.2 集群系統
1.3 本書技術路線、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
1.3.1 基本思路和技術路線
1.3.2 研究內容
1.3.3 本書結構
1.4 研究方法及可能創新之處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能的創新之處
2.1 國內外學者關子產業集群演進的相關研究回顧
2.1.1 產業集群理論淵派
2.1.2 國外相關研究述評
2.1.3 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
2.2 組織生態理論
2.2.1 生態學的起源
2.2.2 組織生態理論的演進
2.2.3 種群成長模型
2.2.4 環境資源條件與種群生存狀況的相關研究
2.3 集群網路結構理論
2.3.1 社會網路理論
2.3.2 複雜網路理論
2.4 小結
3.1 生態學的發展
3.1.1 生態學發展概述
3.1.2 DICE模式
3.1.3 生態理論在管理研究上的套用
3.2 基於組織生態學理論的產業集群演進路徑研究
3.2.1 產業種群的屬性及演化路徑
3.2.2 產業集群的形成與演化路徑
3.2.3 以嘉善木業產業集群演進為例
3.3 小結
4 基於生態觀的產業集群演進動力研究
5 基於生態觀的集群系統演進效應研究
4.1 基於生態學理論的集群演進動力機制
4.1.1 組織種群密度依賴的演化規律
4.1.2 基於生態理論的產業集群演進動力機制研究
4.2 集群的基礎(環境)性因素對集群演進的影響
4.3 產業集群演進的其他環境因素
4.4 產業集群演進的動態平衡
4.4.1 競爭模型
4.4.2 互利模型
4.4.3 上、下游關係模型
4.4.4 產業集群的生態平衡條件
4.5 小結
5.1 產業集群的正向演進效應
5.1.1 基因突變
5.1.2 基因互換
5.2 產業集群的擴散及轉移
5.2.1 集群的規模上限
5.2.2 集群的擴散與轉移
5.2.3 案例研究:東莞PC集群
5.3 產業集群的反向演進效應
5.3.1 種群生態的生命周期性與集群演進負效應
5.3.2 集群的衰退分析
5.4 小結
6 嵊州領帶產業集群演進的實證研究
7 結論與展望
6.1 研究架構及假設
6.1.1 研究架構
6.1.2 研究假設
6.1.3 研究變數及操作性定義
6.2 研究設計
6.2.1 研究設計
6.2.2 研究說明
6.2.3 研究對象
6.3 實證研究模型設計
6.3.1 模型選取
6.3.2 模型檢驗與修正
6.4 嵊州領帶產業集群演進的理論分析
6.4.1 嵊州領帶產業的發展現狀
6.4.2 嵊州領帶產業生產特點
6.4.3 嵊州領帶產業集群的內部結構特徵
6.4.4 嵊州領帶產業發展的演進歷程
6.5 實證結果分析
6.5.1 產業動態、資源條件及環境狀況三個維度的基本分析
6.5.2 單根檢驗、協整檢驗、修正模型及有限滯後回歸分析結果
6.5.3 產業動態、資源條件及環境狀況與組織存活能力的假設驗證
6.5.4 結論與建議
7.1 研究結論
7.2 研究展望

創作背景

鑒於成功產業集群的示範效應,“集群”(cluster)正成為許多地區制定經濟政策的戰略工具,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和落後地區更是將其作為促進經濟成長的重要方式。但實踐發現,一些主觀引導和培植產業集群的行為並未獲得成功,比如中國高科技園區的泛濫和最終的衰落;另外也有一些已經形成的產業集群,在未能充分發育的情況下就已經衰落,諸如浙江永康保溫杯集群的“曇花一現”、瑞安場橋羊毛衫集群幾年時間就徹底潰敗等。這些現象都說明產業集群的形成和演進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因此,針對產業集群的形成和演進規律開展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能夠為產業集群的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決策支持。基於此,《基於生態觀的產業集群演進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書通過從生態學視角對產業集群演進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①生態平衡機制是產業集群的一種自我維持機制,能夠使集群企業得到自我保護和平穩演進。生態平衡機制本質上是一種自組織力或自我調節能力,在生態平衡機製作用下,產業集群由於受資源和環境的約束,使之在演進過程中表現出非線性、負反饋的平穩特徵。②產業集群的發展最終還是集群內部企業的競爭、合作和分化,而共生性和互補性是集群企業集聚在一起的內在要求和市場規律。除了要在發展產業集群的硬環境方面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在培育和加強集群內部的共生機制,強化區域內企業之間的聯繫和最佳化區域產業發展等軟環境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③集群演進受內部企業共生性和合作穩定性影響,產業集群演進的動力既是系統演化的動力原因,也是系統演化的局部結果。同時,集群的演進受共生性和穩定性的初始狀態影響,而在演進過程中,初值及其影響總是不斷變化的,所以集群系統到底沿著哪種方向、模式發展,集群內部企業共生性和合作穩定性態勢起著決定作用,外部環境與集群企業相互關係和作用也同時影響著系統演化路徑。

內容特點

圍繞產業集群演進“路徑—動力—效應”分析框架,該書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嘗試性的理論創新:①將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引進集群研究,結合經濟數理分析工具,從生物群落和經濟學成本分析等角度對集群的演進過程、臨界規模、擴展、擴散、壁壘及轉移等進行研究,揭示了產業集群的演進規律。②構建了產業集群形成和演進研究分析模型,並總結出其一般性規律。在研究中套用生態學種群成長理論模型,將集群的形成和演進機制從定性分析轉化為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框架。③討論了集群內企業間及集群與環境間的動態關係,系統地研究了產業集群演進的整個過程,對以往微觀、靜態的研究進行整合,從巨觀、動態的角度作了有益的探索。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基於生態觀的產業集群演進研究》
2010年3月
經濟管理出版社
978-7-5096-0925-5

作者簡介

王發明,男,1967年11月出生。2007年浙江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博士畢業,2010年南京大學套用經濟學博士後,現為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集聚、綠色創新及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