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水文循環的地下水開採最佳化設計虛擬仿真實驗

基於水文循環的地下水開採最佳化設計虛擬仿真實驗是南通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水文循環的地下水開採最佳化設計虛擬仿真實驗
  • 課程負責人:蔣慶豐
  • 建設院校:南通大學
  • 授課教師:顧曉敏、董進國、錢鵬、趙文偉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要寓價值觀引導於教育教學之中,切實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有機結合、一體貫通。南通大學秉承“力求精進”校訓精神,堅持“道德優美,學術純粹”的人才培養要求,培養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突出的創新能力的學生。
水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基礎,其中地下水資源分布廣泛,狀態穩定,潔淨程度高,在世界范圈內有著廣泛的套用。到20世紀末,全球地下水開採量已經超過7500億m/a,絕大部分城市的供水依靠地下水,美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用於灌溉的地下水量約占地下水總開採量的50%以上。隨著地下水的長期無節制開發利用,會影響地下水環境並造成一系列次生環境地質災害,如地下水補給平衡破壞、地面沉降、地裂縫、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等,最終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加強水資源保護是防治水源枯竭、水污染及水生態系統惡化的重要手段,地下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水資源保護的重要環節。
我校地理科學專業核心課程《水文學》及其他相關課程的課程內容涵蓋了與地下水循環及開採利用相關的理論基礎、工程技術和實踐方法。在課程基礎上建立基於水文循環的地下水開採最佳化設計虛擬仿真實驗,按照“虛實結合、以虛補實”的原則,基於真實野外場景和數據,仿真了區域地下水開採過程可能對水文循環及環境造成的影響,運用水文學知識進行模擬設計,是全國首個基於真實場景和數據構建地下水循環開採的虛擬仿真實驗,以解決現在本科教學中的瓶頸。

教學目標

1.了解水文地質野外調查的基本思路
2.熟悉參數實驗基本原理及實驗方法
3.掌握由於地下水過量開採引起的環境地質災害成因及防治手段
4.培養地下水開採方案設計及管理評價的能力
5.培養野外勘察能力、思維判斷與分析能力、災害風險評估能力、管理決策能力、跨學科思維能力、對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培養可持續發展觀、創新精神、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建立水資源保護的社會貴任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