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地域功能理論的中小尺度功能空間組織機理研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陶岸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地域功能理論的中小尺度功能空間組織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陶岸君
- 依託單位:東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中小尺度地域功能空間組織是當前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也將成為經濟地理學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開拓區域發展研究新領域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本研究結合經濟地理學以及區域發展研究的基礎理論和方法,以地域功能理論為框架,從地域功能的空間尺度轉換問題入手,拓展空間均衡模型,構建地域功能的效益表達方法,分析中小尺度功能空間結構與主體功能表達、土地利用格局之間的回響機制,揭示地域功能格局的時空變異規律以及中小尺度功能空間的形成演化的機制。在此基礎上,開發中小尺度功能區劃分的技術方法,選取典型案例區進行研究試劃,並針對市縣層級空間規劃的整合提出相關政策建議。項目的完成,不僅將為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提出的劃分市縣功能區的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還將進一步完善地域功能理論,豐富中小尺度區域空間管制的理論研究。
結題摘要
本項目著重解決了地域功能理論由大尺度轉換為中小尺度過程中的若干關鍵科學問題,得出了中小尺度地域功能空間組織的機理,提出了在市縣層級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探索。項目研究結果共包括四個方面:(1)以全國國土空間綜合評價結果為主要依據,按照發展類、農業類和生態類功能空間在縣域單元內的空間組合方式,得出了我國縣域單元功能空間分異格局,總結了我國縣域單元功能空間分異的類型、特點和差異性特徵。(2)拓展了空間均衡模型,提出了地域功能效益表達模型,推導出中小尺度地域功能空間格局的形成與演化機制,即地域系統總效益最大化和系統結構最最佳化,提出了中小尺度下土地利用結構、地域功能結構與主體功能之間的回響機制。(3)提出了一套國土空間功能分區的工作框架,這一框架的核心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地域功能的分類體系,二是為明確區域地域功能空間分異結構為目標的國土空間綜合評價,三是以國土空間綜合評價為基礎的功能分區技術流程。(4)結合規劃實踐,按照典型性原則選取了3個案例區,分別代表3種主體功能縣域類型,分別是江蘇省如東縣、安徽省郎溪縣和南京市高淳區,並在案例區開展了空間功能分區試劃,並結合三地各類空間規劃的實際實施情況和工作組織方法,分別探索出若干種推進市縣層級多規合一的模式,為各地區利用地域功能空間分區的手段實現縣市層面的“多規合一”、協同規劃提供了有益經驗。本項目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小尺度地域功能空間格局形成和演化的因素和機制,對於中小尺度功能空間組織提供了理論支撐。同時,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小尺度功能區劃分技術方法,並且在多個縣市的案例實踐中得到了套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為我國廣大縣域的功能空間組織研究和規劃實踐提供良好的借鑑,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並且對於在我國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的區域發展政策環境下在市縣層級如何開展功能分區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