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地埋管網技術的受損紅樹林生態保育研究及示範

《基於地埋管網技術的受損紅樹林生態保育研究及示範》是由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范航清、王欣、蘇治南、鐘雲旭、閻冰、吳斌、韓維棟、劉偉成、范士亮、邱金泉、任紅旭、李鵬全、宋創業、陳進斌、謝恩義、孫萍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地埋管網技術的受損紅樹林生態保育研究及示範
  • 第一完成單位: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
  • 主要完成人:范航清、王欣、蘇治南、鐘雲旭、閻冰、吳斌、韓維棟、劉偉成、范士亮、邱金泉、任紅旭、李鵬全、宋創業、陳進斌、謝恩義、孫萍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200421
成果名稱
基於地埋管網技術的受損紅樹林生態保育研究及示範
第一完成單位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
范航清、王欣、蘇治南、鐘雲旭、閻冰、吳斌、韓維棟、劉偉成、范士亮、邱金泉、任紅旭、李鵬全、宋創業、陳進斌、謝恩義、孫萍
研究起始日期
2015-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8-12-01
主題詞
紅樹林;保護修復;地埋管網養殖系統

成果摘要

項目基於牽頭單位原創的“紅樹林地埋管網生態保育”技術,通過規模化試驗與最佳化,實現了關鍵設施的標準化設計與生產,完成了系統集成,建立了生態苗種保障技術,改進了增養殖技術,實現了規範化操作管理,建立了推廣套用的海區判別模型。項目在廣西全日潮海區、廣東半日潮海區、浙江高緯度紅樹林地建立了3個示範點,示範面積合計480畝;建設地埋管網保育系統75畝,年產出7739.5元/畝,保育動物回捕率92%。項目不僅不砍不圍紅樹林,還快速恢復紅樹林及林下海洋動物群落480畝,解決了傳統養殖跟紅樹林爭奪灘涂空間的世界性難題,成為我國及亞太地區紅樹林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成功範例。 項目研製海洋行業標準1項(審查階段)、廣西地方標準1項;申請發明專利10件(已授權1件),實用新型專利1件(已授權),1件國際發明專利獲4個國家授權;開發地埋管網生態養殖系統淨污菌劑1項,地埋管網生態保育工程的決策地理信息系統1套,篩選出適養動物10種,形成了3個物種的紅樹林原位生態養殖技術;發表論文16篇,專著1部(科學出版社),提出了推廣套用的政策建議;培養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8名。,項目基於牽頭單位原創的“紅樹林地埋管網生態保育”技術,通過規模化試驗與最佳化,實現了關鍵設施的標準化設計與生產,完成了系統集成,建立了生態苗種保障技術,改進了增養殖技術,實現了規範化操作管理,建立了推廣套用的海區判別模型。項目在廣西全日潮海區、廣東半日潮海區、浙江高緯度紅樹林地建立了3個示範點,示範面積合計480畝;建設地埋管網保育系統75畝,年產出7739.5元/畝,保育動物回捕率92%。項目不僅不砍不圍紅樹林,還快速恢復紅樹林及林下海洋動物群落480畝,解決了傳統養殖跟紅樹林爭奪灘涂空間的世界性難題,成為我國及亞太地區紅樹林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成功範例。 項目研製海洋行業標準1項(審查階段)、廣西地方標準1項;申請發明專利10件(已授權1件),實用新型專利1件(已授權),1件國際發明專利獲4個國家授權;開發地埋管網生態養殖系統淨污菌劑1項,地埋管網生態保育工程的決策地理信息系統1套,篩選出適養動物10種,形成了3個物種的紅樹林原位生態養殖技術;發表論文16篇,專著1部(科學出版社),提出了推廣套用的政策建議;培養博士研究生1名,碩士研究生8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