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公民意識培養的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研究

基於公民意識培養的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研究

《基於公民意識培養的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研究》是譚月娥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3月。

該書選取西北地區五所民族院校為樣本,對其培養大學生公民意識的人文教育及其大學生公民意識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相應建議。該書強調,公民意識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社會、家庭、學校形成互動,西北地區民族院校通過人文教育培養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實踐才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才能實現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合格公民的目標,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基於公民意識培養的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研究
  • 作者:譚月娥
  • 類別:教育學著作
  • 字數:233千字
  • 首版時間:2016年3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考察了民族院校形成及發展過程中的人文教育,界定了民族院校人文教育、公民意識的內涵,對民族院校富含民族底蘊、專業精神、通識意蘊的人文教育及其大學生公民意識的現狀進行調查,呈現當代民族院校人文教育在培養公民意識方面的經驗及存在的不足,分析民族院校培養公民意識的人文教育失常的原因,並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民族院校形成及發展過程中的人文教育
第三章 民族院校人文教育與公民意識的關係
第四章 民族院校培養公民意識的人文教育現狀考察
第五章 民族院校培養公民意識的人文教育緣何失常
第六章 思考與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大學生公民意識調查問卷

創作背景

民族院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獨特且重要的組成部分,自建立之初就承擔著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人才的重任。公民意識是一種理性的自我意識,是對公民身份的認識和公民資格的實踐,也是衡量人的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指標。民族院校大學生的公民意識主要通過公民身份意識和公民資格意識兩個維度體現,前者主要指個體對其在社會上或法律上作為公民的地位的認知,涉及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宗教意識等;後者主要是指作為公民所應具備的條件,涉及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參與意識等。民族院校人文教育是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重要路徑,民族院校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是其人文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有必要對民族院校人文教育及其大學生的公民意識現狀進行考察。基於此,《基於公民意識培養的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調查顯示,西北地區民族院校大學生公民意識還比較薄弱,具體表現在:民族院校大學生公民角色意識較差,普遍缺乏對公民身份的全面認知,當他們面臨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宗教意識的衝突時,多重身份認同致使公民身份認同陷入困境。同時,也存在民族院校大學生在公民資格實踐過程中出現對權利與責任了解不全面、重利益輕權責、知行不一等問題。這說明,民族院校人文教育對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認識不到位,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體系不完善,以思政課為核心的公民意識培養過程中重知識獲得輕價值建構,教學內容零散,教學方法呆板,評價方式單一。
民族院校培養公民意識的人文教育之所以存在上述問題,從外部來看,主要表現在受傳統思想的轄制以及西北地區特殊地域環境的制約,公民意識難以形成;從內部來說,主要與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的失落、教育力度不夠以及公民文化氛圍缺乏等相關。針對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該書認為,民族院校要整合內外部優勢資源,為民族院校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提高家長及家庭所在地區居民的文化素質,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推動民族院校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形成;加強中小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從教育理念、教育體制、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等入手,構建中國小公民意識教育體系,為民族院校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奠定基礎;推進民族院校人文教育改革,樹立以培養公民為目的的人文教育觀,探索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有效途徑,提高大學生公民意識水平。公民意識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社會、家庭、學校形成互動,西北地區民族院校通過人文教育培養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實踐才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才能實現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合格公民的目標,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基於公民意識培養的民族院校人文教育研究》
2016年3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6575-1

作者簡介

譚月娥(1979.3-),女,寧夏靈武人,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育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論、民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